APP下载

金山农民画艺术复兴刍议

2021-09-10徐凯

百花 2021年2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徐凯

摘 要:金山农民画是我国现代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独创的现代民间绘画新风格,对各地农民画的发展走向造成强烈冲击,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金山农民画艺术的发展遇到瓶颈。在非遗保护方兴未艾之际,本文通过分析金山农民画现状,探索发展路径,为金山农民画艺术复兴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农民画;非遗保护

金山农民画是在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现代民间艺术,借鉴刺绣、剪纸、灶壁画等传统艺术,把水乡清新而芬芳的泥土风韵与现代农村丰富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构思新颖、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构图饱满,存传统精髓,汇时代风华。[1]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确立了美术界的地位,并走出国门。2007年,金山农民画艺术被列入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现代民间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将其保护传承,实现复兴,再创辉煌,值得我们探究、思考。

一、金山农民画的历史功绩

(一)农民画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地处远郊的金山拿什么东西开放?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用什么途径传播?智慧的金山人扬长避短,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秀的农民画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一下子让人们聚焦金山,颠覆、冲击着人们的审美情趣,让人们叹为观止。爱屋及乌,金山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

(二)农民画展示独具魅力的金山

一个地区历史的、传统的、民间的、朴素的元素是最有价值的,最能反映这个地区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精神风貌。金山农民画的题材与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金山农民画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示多彩金山,具有很大优势,是其他艺术形式望尘莫及的。世人透过金山农民画的窗口,读到了独具风韵的金山,读到了多姿多彩的金山,读到了内涵丰富的金山。

(三)农民画展示金山人的智慧

聪慧的金山画家们身居陋室,面向画板,手持画笔,屏息凝神,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思绪万千,情感汹涌,笔随心走,得心应手。他们的作品在天南海北的展览中,屡屡摘金夺银;即使漂洋过海,也能力挫群雄,凯旋而归。金山农民画是金山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它是架起金山和海内外密切沟通的桥梁,是金山人的骄傲。

(四)开创农民画史上的金山模式

中国农民画的兴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模式,从邳县、束鹿大跃进漫画模式,到户县革命性招贴宣传画模式,再到金山描绘农村生活风俗的返璞归真模式。[2]金山农民画以其民间风格和乡土味道成为适应当时历史情境的艺术模式,并在美术界精英的推动下促使全国各地画乡以突出各自乡土特色为出发点,相继向金山学习,使中国农民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金山农民画的创新和变革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率先超越了新中国农民画的“墙头艺术”和“专家装药,农民点炮”的朦胧时期,向乡土回归,向民间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回归,对各地农民画的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

二、金山农民画的发展现状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及社会的发展变革,金山农民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退维谷。現状可简单概括为“四严重”。

(一)严重的家庭作坊

和以前人声鼎沸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现在的农民画院几乎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绝大部分画家成立了家庭作坊:其中有的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有的是需要照顾家庭,脱不开身。画家之间互相封闭,无法交流,无法取长补短,无法互相提高。画家固步自封,各自为政,艺术难有提高、突破或创新。

(二)严重的价值沦丧

艺术的价值在于求真,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现在的画家几乎没有“求真”,更没有“创新”。“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有近十年的创作几乎是中断的。一年只画20张左右,而且全是复制原有作品,少有重新创作”。农民画传承人曹秀文回忆道。[5]画家开始沦落为商人,主要精力已不在创作上,“作品”千篇一律,把具有创造性、艺术性的作品当作简单的、普通的商品,把对艺术的追求、创新蜕变成纯粹的对金钱的追逐。

(三)严重的功能缺失

农民画院开始改革转型,将“创作辅导,展览收藏,理论研究,营销开发”作为自己的发展规划,但随着事业单位绩效改革,营销开发业务已归并到金山文旅集团。随着老画家退休,人才青黄不接,曾经独具特色的辅导员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创作辅导职能无法开展,理论研究更因人才缺乏而乏善可陈。

(四)严重的后继无人

农民画的现状是后继无人,队伍迅速萎缩,老一辈的画家或辞世,或已不能作画,许多画家另谋他业,远离了农民画艺术。在城市化的推动下,出现了所谓“田山歌缺少田,灶头画没有灶,农民画没有农民,手工棉纺没有棉田”的现象。[6]如此下去,农民画艺术难逃枯萎之厄运,面临岌岌可危的境地。

三、金山农民画的复兴策略

金山农民画正处于十字路口,旧的理念,旧的体制,旧的机制,旧的运行模式已经严重束缚了农民画的发展。我们要以改革的思维明确:金山农民画的根在哪里?动力在哪里?未来走向哪里?发展的抓手在哪里?

(一)一个目标

打造绘画故乡,艺术故土,文化故里,秀一个别样的金山。

(二)三个层面

从政府层面,整顿文化市场,优化市场环境;给予政策扶持;推出硬招实招,助力农民画发展。从保护单位层面,聚焦生活的广度,着眼创新的角度,站在时代的高度,瞄准艺术的深度;多措并举,进行灵活机动的艺术指导和技巧创新。从画家层面,真心付出,真情投入,真力践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

(三)五大抓手

改革为动力,创新为灵魂,生活为源泉,技艺为依托,精品为核心。

(四)六大突破

1.政策上突破。政府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基层画家,开展调查研究,大胆破旧立新,为新形势下农民画的发展量身定制一套新政策。相信有新政策扶持,有新理念引领,有新措施跟进,复兴指日可待。

2.理念上突破。继承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让农民画传承人进行艺术思想大解放、理念大突破、技巧大革新。要懂得:艺术来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必须与时俱进。如果理念脱胎换骨,金山农民画必将再现“山花烂漫”。

3.体制上突破。文化部门要组织民俗及非遗专业人士,开展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找准瓶颈问题,突破思维禁锢,突破传统束缚,突破体制障碍,以改革者姿态,推陈出新,创建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体制,让农民画院高效运作,让农民画家大显身手。

4.机制上突破。行政部门要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建立一支热爱艺术、乐于奉献、业务精湛、淡泊名利的专业团队,让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成为时代的宠儿,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5.价值上突破。端正农民画家的艺术价值观,继承和发展并举,传统和创新齐抓。汲取全新的内容,提炼优秀的题材,创作崭新的精品,推出与时俱进,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的精品力作,重新撑起农民画的一片天空。

6.普及上突破。着眼于全区中小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让学生认识、了解、喜欢农民画,从根源上做好农民画的传承。通过文旅融合,丰富提升农民画体验,拓展农民画艺术受众。通过非遗进社区活动,让源自民间的农民画艺术在社区活起来,在社区扎根传承。创新农民画衍生品,促进产品生活化,提升其商业价值。

金山农民画的发展历程与新中国演进脉搏息息相关。在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下,在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和改革创新下,金山农民画一定会柳暗花明,实现复兴,再创辉煌。

(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

参考文献

[1] 孟雨涵:《金山农民画扮靓“进博会”新闻中心》[N].《上观新闻》,2019年。

[2] 程征:《第二种模式的诞生——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研究》[C].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第138- 139页。

[3] 郑土有、奚吉平:《中國农民画考察报告》[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32- 33页。

[4] 陈琦、陈永怡:《来自泥土的芬芳——新中国农民画运动及演变轨迹》[J].《美术》,2010年第9期,第94- 95页。

[5] 范洁:《金山农民画,如何坚守与突围》[N].《新民晚报》,2016年

[6] 陈勤建:《回归生活: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版,第24- 25页。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大战略中的豫文化产业发展与非遗保护研究
家族传承保护“非遗”的职教路径研究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非遗保护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