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方向分析
2021-09-10罗海兰
罗海兰
摘要:随着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推进,初中校园教育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如果说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就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初中校园对于以人为本德育教育的大力落实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德育水平,提升自身的价值认知,得到自尊、自信心的良好树立,更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道德品质,促进和谐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建立。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教育管理;德育教育
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充分贴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脱离了小学阶段的稚嫩,拥有了更加成熟的心理认知和更高的素质水平,但同时也处于性格、品质养成的不稳定期,因此有渗透性和人性化的德育教育,对于初中生潜移默化的品格塑造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也在督促着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素质的修正和品格内涵的提升,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监督。
一、以人为本指导下的初中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客观现实
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经历着从量到质的转变,区别于以往社会以体力劳动、机械劳动为主的社会生产方式,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力量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在心理素质方面具有过硬的抗压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更要具有高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1]。
国家对于这种发展趋势也逐渐地重视起来,主要体现在教育领域内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大力改革和对教育方式的大力整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德育教育渗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渗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以往的教学理念惯性,顺应时代发展为学生带来更为实用性、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体验。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外在的成绩提高一定是要伴随着内在心理素质的健康和良好的成长环境来共同促成的,因此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一定不能偏向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
就如教师比较重视的学生文化课业的完成度和成绩水平,有时候会忽略初中生性格品质方面的塑造和纠正。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很便捷的程度,初中生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的使用已经是驾轻就熟,然而网络上的内容尽管异彩纷呈却良莠不齐,初中生在接受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片面信息的错误引导,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影响。
我班曾有个女生有网恋,经常沉迷其中。她没认识到网恋的危害,反而沾沾自喜,引以为荣,常常在同学中炫耀。我非常担心她误入歧途,经常开导她,让她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还搜集网恋被骗的消息给她看,经常和她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的发展......在我无微不至、耐心细致的劝说下,该女生终于认识了错误,终止了网恋。她后来发现网恋对象骗了她。因此更加感激我,在我的鼓励下发奋学习,最终考上重点中学。
对于这种问题的杜绝和监督绝对不可以一味地进行阻止和打击,教师应该从加强学生的德育水平入手,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面积极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理想意志力量,进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筑一道坚固的城墙。
二、如何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落实德育教育
(一)以人为本指导下的学生德育教育
首先,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注重对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和维护,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课业学习和成绩培养,而忽略学生的成长环境的维护,那么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就是一句空谈,学生也得不到有效的人文关怀和正面德育教育的引导[2]。
学校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设置一些可爱、缤纷的景物装饰,将校园环境营造出一个有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置身其中的时候可以感受到美好的人文关怀,而不是过于刻板、低沉的求学气氛;还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拔河比赛、联谊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良好的游戏、交流活动加强对集体活动的参与度,促进群体的和谐、友爱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建立对于自身能力的认可和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班级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中,以人为本精神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时,要充分注重民主、公平的管理手段,在管理工作的制定和执行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和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的建设中,这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更能让学生乐于去遵守秩序、维护环境,促进班集体的团结和共同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最经常、最繁琐的工作是日常的卫生保洁工作。为了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作为班主任,我每年都会召开主题班会,强调学生要做好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并和学生商讨如何才能把卫生保洁工作做好。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案是分片包干、互相监督的方案:每个人负责自己座位范围的卫生保洁,发现随手乱扔垃圾的同学,要向值日生报告,要求该同学协同值日生完成值日工作。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以人为本,采纳学生的建议,让学生乐于去遵守秩序、维护环境,促进了班集体的团结和共同成长。
(二)以人为本指导下的教师德育管理
应对目前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大任务,教师正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職责压力和专业考验,相对而言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却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出现逐渐滞后的现象,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繁重和回报的不成正比存在一定的情绪,这些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却必须得到有效地解决[3]。
首先,学校作为教师的后盾支持,应该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可以针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表现和成果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对突出表现的教师给予充分的鼓励和物质奖励,帮助教师建立起事业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加强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为教师树立起崇高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规划,帮助教师保持初心,牢记自己的教学使命和社会职责,从内心深处建立起对教学事业的热爱,进而抵抗消极的情绪和想法,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向学生以及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文本视角下的初中教育管理,为初中校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此为基础的德育教育不仅充分尊重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进行德育教育,更为教师的良好心理建设提供了可行性的发展方向,值得教师和学校进行切实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赞峰.以人为本视角下初中教育管理与德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教书育人,2020(14):31.
[2]周丹.谈以人为本的初中德育教育管理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07):83-84.
[3]江娜.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探讨[J].新智慧,2021(0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