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9-10龚珂

当代体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空闲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龚珂

1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日益严重,《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3%的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如期实施;30%的中国留学生主观上认为自己的体育锻炼健康成绩不能完全达标;将近三成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胖了5斤以上且存在着多方面体质健康问题。体育锻炼活动作为一种增强和改善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值得探索。以民生学院为例,对高校学生的空闲时间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了解高校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基本情况,发现影响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增长体质健康。

2 研究对象与工作方法

2.1 研究对象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全体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河南大学民生学院为例,在八个学院中随机抽取200名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等多家网站进行搜索和人工检查空闲时间内的运动和身体健康锻炼相关资料进行了搜索,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了一份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参与这次调查的学校共有200名在校学生,其中女性有117名,占58.5%;其中以男性为83人,约占41.5%。本次问卷调查内容较为详细,问卷题目经多次修改试验后发出,经过专家效度分析与重测信度调查后再大规模发放,调查结果较为准确。

2.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获得的有效数据用Excel、SPSS软件分析统计,完成简单描述性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

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比例较高,可见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意识比较强,但锻煉强度略弱达不到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每天一小时运动要求。我国学生所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数量种类繁多,而且学生们所参加的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增强自己的体质。高校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影响较为直接,是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

3.1.1 学生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现状

学生在空闲时间最喜欢上网,其次是睡觉,体育锻炼排在第三位。从数据的比重来看,体育锻炼也是高校学生在空闲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空闲时间睡觉情况基本一致,可见空闲时间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学生当前生活的一部分。

3.1.2 学生对空闲时间体育锻炼动机

放松身心,改善疲惫占44%;体测达标为45.5%;增强体质所占比例为54%,是所有动机因素中最高,可见绝大多数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增强体质健康。这说明该校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高,希望自己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增强体质,但还有大部分的学生是为了自己的体测达标,这就有些违背了体育锻炼的最初目的,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并有计划的进行合理健康的体育锻炼。

3.1.3 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和时间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体育人口当中,大学生是一个主要群体。大学生的各项体育锻炼标准分别确定为“每周体育锻炼频率分别为三次及三次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时间为三十分钟及以上”,民生学院在校学生中每周进行各项体育锻炼的次数一般保持在3-5次,占16.5%;1-2次的人数占30.5%;每周除体育课外基本不运动,占34.5%;基本每天都在运动的学生占18.5%,说明该校学生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周锻炼次数低于3次未能达到其锻炼频率的标准。每次锻炼时间未达到30分钟的学生占26%;其中不确定自己每次锻炼时间的学生占20.5%。这一数据远远未达到国家教育部所提出的每日一小时运动要求。

3.1.4 学生参与项目情况分析

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种类较多,形式多样。其中跑步占66%,球类运动约占67%,跳绳占32.5%等。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满足了广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并在其体育运动教学中特别开设了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以便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增加了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能够有选择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体育锻炼中。

3.1.5 不同性别学生,对空闲时间体育锻炼态度分析

男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集中在非常喜欢层面占42.17%;女生对于体育锻炼持一般态度占49.57%。这可能是由于女生自身的生理因素,以至于大部分女生对于体育锻炼抱有中立态度。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所以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3.2 学生参与空闲时间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主客观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其中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对自己的体育锻炼产生影响最重要的就是主观因素,这就说明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到运动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意识淡薄未能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3.2.1 主观因素

(1)自我约束力差,自主锻炼积极性低

66.5%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无法坚持锻炼;55.5%的学生因为怕累懒得动。现代生活方式的便利化及自身自主性差使大多数人不喜欢动,并且运动会消耗大量的体力,给身体带来疲惫感,一部分人不喜欢这个感觉便直接在源头否定,不去运动。同时由于体育课的运动量相比其它课程运动量较大,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就厌烦上体育课,心里有抵触情绪,从而也不会主动去进行体育锻炼。

(2)体育锻炼兴趣缺失

23.5%的大学生没有了体育兴趣,对于运动兴趣的过度缺失,造成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兴趣往往是我们大学生在从事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精神和心理因素,古今中外的教育专业人士都很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兴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且需要依靠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可以促使大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是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

(3)心理素质差,容易放弃

大部分学生空闲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由于目标具有阶段性和相对可变性的特征,使得这个结果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期,造成心理偏差感到失落从而放弃体育锻炼。又或者会受外部语言或环境刺激,产生自卑从而放弃。

3.2.2 客观因素

(1)学生锻炼受时间因素影响

16.07%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有时间但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不去锻炼;6.89%的学生是因为学业繁忙,没有闲暇时间去运动;5.02%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没有过剩的精力去运动。大部分的高校学生虽然已经有了空闲运动业余时间却又不甘心去努力做业余体育休闲活动,归根结底的还是因为业余体育锻炼没有逐渐发展成为我们的广大学生如何利用业余空闲运动时间热身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唯一首选,在这个消费电子和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蓬勃发展的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网络社会下的时代,学生更多地还是倾向于将自己密切地活动封闭在一定的现场和实际活动空间内,诸如只是上网或者说只是打游戏。

(2)学生锻炼受场地、技术、方法等影响

学校人数较多锻炼场地、器材有限,许多学生没有合适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同时学生获取运动技能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他们参与到实际体育锻炼活动的程度,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技术水平和锻炼方法不行,会影响自己的锻炼的效果,索性就不再参与体育锻炼。

(3)天气状况,不确定因素影响

天气炎热,寒冷等会给锻炼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雾霾天气并不适合进行户外运动,容易对呼吸道造成一定的损伤,这就违背了锻炼的初衷。同时女生在生理期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这就使得自己无法进行锻炼;在生活中学生可能会受伤,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也没有办法去进行锻炼。

(4)身体素质差无法锻炼

部分学生身体较弱,如跑步跑一两圈就上气不接下气,身体出现种种不良反应,或者害怕自己会受伤,索性不参加体育锻炼。

4 促进高校学生空閑时间体育锻炼发展对策

4.1 开办特色课程,吸引学生参与

学校可依据自身情况开办特色课程,在培养学生多方面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例如我校开展游泳课程,在教会学生简单游泳技能的同时又吸引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为体育锻炼提供更多的途径。

4.2 需要增加场地器材投入,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

设施不完善,运动设备不配套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体育锻炼的设施与器材与运动场地的缺失,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开展他们自己真正喜欢的运动与体育锻炼活动项目,从而极大地减弱了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注意力与兴趣,加大场地保护器材投放,打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高校若没有足够的师资为学生提供科学锻炼指导的情况下,可以组织成立一个体育指导协会,培训一部分学生做体育指导员,在他们的课余时间为同学们的自主锻炼提供指导。

4.3 需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自主性差未能重视体育锻炼的效果,不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们在上体育课时,充分激发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们主动参与自己的体育运动,培养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参与投入到自己的体育活动当中,使得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体育活动和自己的体育锻炼兴趣,使得学生们在空闲时间里培养形成一个主动参与自己空闲时间的体育锻炼。

4.4 需要在空闲时间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学校内的各级体育活动赛事是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赛事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驱动作用。加强学校体育组织活动的能力增加体育活动,学校,社团等积极开展有关体育活动。例如各种趣味性的运动,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参与程度以及对于运动训练的热情,逐步培养了个人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促使我们的学生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的含义和意思,终身体育也能够有效促使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进一步增强了体育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体育活动,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健身的能力、兴趣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言,是人们的心理保障。

(作者单位: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闲高校学生体育锻炼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鸟”字谜
西湾村采风
彪悍的“宠”生,不需要解释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WLAN和LTE交通规则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