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手枪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对技术动作的影响

2021-09-10张骏

当代体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扳机射手枪支

张骏

射击是一项需要技术动作与目标取向相互协调匹配的运动,其中技术动作在训练与比赛中起基础性作用,主要包括据枪、瞄准和击发。而目标取向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目标取向与技术动作不匹配会制约射手成绩的提高,技术成熟的优秀射手也往往会在目标取向上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技术失误。其中目标取向可以分为动作取向与结果取向,两种取向会对射击运动员的技术动作产生鲜明的差异。

目标不同的情况下,同一射手也会打出大相径庭的成绩,训练时打出来的成绩很高,却在考核和比赛中表现不佳,甚至有些运动员在训练中也会出现明明十分理解正确动作的要领,却总是出现远弹的情况。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射手的取向,取向可分为动作取向与结果取向。笔者将先介绍正确动作的要领,再对不同的取向对动作影响等方面对问题进行阐述。

1 技术动作

1.1 握把力量自然适度,保持食指单独用力。

枪受到的合力为零才会绝对静止。尽管绝对的静止在训练中是不存在的,但保持躯干稳定和握把力量适宜仍能使枪支的晃动在微小的范围内。据枪中手部力量出现任何变化都会使枪支以握把为轴产生微小的旋转。手指布满了相关联的神经,握把力量过大使握枪的手指及大鱼际紧张,牵连着食指肌肉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击发困难、扣压扳机不精细的情况。抓握物体是人类的习惯性用力,食指扣压扳机的力量和与之相牵连的余指力量对于枪支的稳定状态是一种破坏,运动员们总结为:不扣不晃,一扣就晃。

1.2 视力回收,放大瞄区,边瞄边扣,提前扣响

视力回收是指将视力焦距固定在缺口准星位置上,人不可能同时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靶纸的景象应当是模糊的,而缺口和准星较为清晰。在射击中,平正出现误差的后果远大于对正误差的后果,对正误差一毫米,结果偏差也是一毫米,但平正偏差一毫米,就会从十环变成六环。保证平正是瞄准的基础。对正关系固然也很重要,但若是不做好视力回收,将视力焦距在靶纸上追求对正,是舍本逐末的一种做法。本着“宁犯小错,不犯大错”的原则,在射击中平正关系是大于对正关系的。

放大瞄区即“不苛求瞄区”,不做超过自身能力的精度瞄准。放大瞄区并不意味着散布变大,它只是对瞄准难度的一种简化,只要能结合好晃动和击发的规律,在从边缘向中心点晃动时果断扣响扳机,放大瞄区反而更打出更密集的散布。

对于扣扳机,在概略瞄准时要提前预压,在精确瞄准时要保持持续加力,切忌扣扣停停,停扣后再次启动食指进行扣压时,食指会出现加力过大或加力不足的持续抑制状态,会破坏枪支的均衡状态;射手通过大脑将扣扳机的信号传递给食指的过程需要0.1-0.2s,再加上弹丸在枪膛中运动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枪支仍会沿着先前的晃动方向移动,因此就需要射手提前把枪扣响。如果枪晃到正中央时再击发,就已经错过完美的对正了。

2 不同取向对技术动作的影响

2.1 结果取向

结果取向是指射击运动员追求高环数,以打出高环数为目标的一种取向。听起来这种取向似乎代表着运动员超越自我的精神,但这种取向方式会阻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当对结果的要求超出能力范围时,以结果为指向会对技术动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射手一味追求结果却忽略动作规范。

以结果为取向,射手会刻意追求据枪稳定性和完美的对正关系,不自觉地加大握把力量,并缩小瞄区到自己的能力范围外以提高精度。遗憾的是加大握力会破坏枪支的稳定性,缩小瞄区则必将使眼睛总将焦距放在靶纸的瞄区上寻找对正,从而丢失平正。因为无法把枪保持在较小的瞄区内,击发时机就变得难以把握,扣扳机犹犹豫豫,扣扣停停。

视力回收和放大瞄区、扳机扣压是有机相关,相辅相成的。站立无依托射击极难保持枪支的绝对静止,但优秀运动员都具有在适当放大的瞄准区域中保持微小的晃动并适时击发的能力,对正关系只是概略地对正。当对精度要求过高时,射手会不断去寻找完美的对正关系,击发时机总是一错而过,当枪支较为稳定且贴近完美对正时,射手才开始扣引扳机,此时扣扳机的力和食指牵连的余指会破坏稳定,导致对正关系出现偏差,射手便会停止扣扳机,枪支又会趋于稳定,而当完美的对正再次到来,射手又会重复之前的步骤。即便最终击发出去,枪也已经晃出了瞄区。

结果取向还可能会导致射手无法专心致志去做动作。比赛中每发子弹都应当是独立的,不受上一发和未来结果的影响。当对结果有要求时,运动员便不自觉地把子弹分成以组为单位来计算成绩,当每组成绩低于期望时,便会想补回来,从而提高预期。当成绩超过期望时,运动员又会担心会不会出现远弹,从而在击发时犹豫,唯恐出现失误,却往往出现失误。

2.2 动作取向

动作取向是指射击运动员在训练、考核、比赛中将关注点放在动作的一致性上,以动作的完成程度而不以环数做评价标准的一种取向。动作取向下射手不易受环数干扰,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监控动作。

在动作取向的方式下,由于抛弃了对环数的追求,射手能够像空枪预习般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将对动作要点的理解体现在实际中。跳过动作去追求结果是没有立足之点的,好的结果需要好的动作去支撑。在关注动作时,握把力量,视力回收,瞄区大小,扳机扣引等一系列要点都将会是清晰的,一旦出现偏差,由于对动作保持着高度监控,射手也会在第一时间调整动作,同时大胆地放大瞄区,敢于果断扣扳机做到提前响,不受成绩的拘束,抛除了“想打好,怕打坏”的念头,脚踏实地地做好当前的每一发。动作取向是成熟的射击运动员对结果取向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但结果取向仅仅是“想要”,而动作取向把“想要”转化为了“做到”,“做到”是连接“想要”和“得到”间的一座桥梁。理解好这种关系,有利于射手抛除杂念,踏踏实实做动作,用优质的动作去提高环数成绩。

3 不合理取向的解决方法

纠正这种问题的第一步是卸下运动员身上的压力。运动员对成绩严格的要求、领导和社会的期望、比赛的压力等等因素对运动员都是一种负担,加剧了运动员对结果的追求。在射击场上,教练员是对运动员影响最大的人,在射手出现这种问题时,教练员应当先与运动员进行沟通,对其灌输“放宽要求反而能打好”的概念,让运动员多进行密度训练少打体会,淡化体会射击中结果对射手的影响。因为密度训练在打完一组之前是看不到环数的,排除了成绩对射手的影响,有利于射手巩固动作取向的意识。第二步便可以适当增加体会训练,并将密度与体会训练穿插起来,让运动员感受到两种不同训练方式的對比,从而可以更深刻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待密度散布与体会散布相差无几时,便可以进行第三步训练。通过考核、对抗、淘汰赛等方式在有更大压力的条件下考验运动员,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类似比赛的气氛中做技术动作的专注程度。三步训练中每一个环节的开始都可能伴随着射手的成绩下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显著降低射手对结果的追求,提升了动作的质量,也就导致了成绩回升。教练员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充满耐心,始终循循善诱引导运动员

4 总结

在射击运动中,技术水平是取得成绩的基础要素,但影响和决定射手技术水平发挥的是射手的取向。取向专注于动作会有利于正确流畅地发挥技术水平,较少出现失误,即便出现失误也会及时发现并纠正。而专注于结果时,射手便忽略了合理运用技术动作与打出高环数的关系,注意力被结果及其他与动作过程不相关的事情分散,并且会导致瞄区缩小和握力加大,继而导致一系列的动作变形,“想打好”和“打好”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做好了技术动作。被结果束缚住动作,害怕远弹的产生也是制约射手进步的一个重要问题,越害怕远弹的产生就越不敢大胆地去做动作,越是不敢大胆去做动作成绩就会越差。这是一个心理问题,需要教练员循循善诱地对运动员进行疏导和鼓励,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为运动员定制训练方案,根除运动员“想打好,怕打坏”的想法。

(作者单位:淮北市体育中学)

猜你喜欢

扳机射手枪支
闲话“二道火”之惑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枪支共享”
澳大利亚民众上缴逾5.7万支非法持有枪支
超级射手
花生射手
欧洲武器公司AR15 DMR精确射手步枪
鱼会爬树吗?
东风二慢射运动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