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商业价值
2021-09-10张浩胡荣宾陈享国
张浩 胡荣宾 陈享国
以中国马拉松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马拉松赛事商业价值进行分析,为赛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马拉松的发展无疑为中国经济带来诸多效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培养赛事专业人才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赛事举办为体育旅游业与体育传媒业注入新的活力;赛事举办期间参赛者与观赛者人数大量增加,加速人们衣、食、住、行的消费;塑造更多的马拉松知名运动员;科技引领体育发展。
1 前言
马拉松运动的蓬勃发展,迎合了广大群众通过长跑运动增强身体、愉悦身心的需求,简单、方便、科学、极具纪念意义等特点使得它能快速被人们接受,成为群众最受欢迎的运动锻炼方式之一。正因为马拉松赛事备受大众喜爱,所以许多商家开始在马拉松的举办上面下功夫,期望能开发出马拉松赛事的商业价值,促进城市品牌提升,带动相关行业经济发展,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2 马拉松赛事的价值
2.1 推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现在的赛事多与城市品牌一起营销,把马拉松赛事变成了城市的高端展示,展示的是城市的魅力。将城市的美好呈现在广大跑者的眼前,把各类产业投资者吸引进来,扩大经济交流。
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一方面很大程度上为城市中大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不管是投资型企业还是销售型企业,无不借此机会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促进合作,增加产品销量。在增大流通量的同时必须配备相适应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这就势必会为中国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城市新理念和赛事氛围可以很好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身体运动习惯的养成,从而带动体育和健康产业的消费。
2.2 旅游业收入增加
厦门面朝大海,是一个条件优越的国际性天然良港,自然景色秀丽,四季如春,风景宜人。因此厦门国际马拉松起点与终点都是国际会展中心,环岛赛道途经厦门的八大景点,参赛者通过比赛既体验了跑步的乐趣,又领略了厦门的美丽风景。总之,马拉松赛事线路选择多体现的是城市优秀的一面,很大程度上也吸引了更多参赛者与旅游者,发挥城市最大景观效用的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
2.3 基础服务业经济攀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快速提高,饮食、住宿、穿着与交通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精神需求就会出现,人们追求健康同时消费观念有所改变,因此可以通过马拉松运动来刺激消费。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我们会看见参赛者身着各代表队的服装,这些服装上都会有相关赞助商的信息,通过赛事信息的传播来提高衣服、裤子、跑鞋以及帽子等一系列用品的消费。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必定会吸引参赛的运动员、观赛者、媒体和赞助商等去往举办地,向举办地聚拢就会使得各交通行业呈现繁荣景象,汽车、火车甚至飞机都会人满为患。马拉松赛事的市场化程度高,参赛选手不仅包括专业的运动员,还包括普通的体育爱好者和观赛群众,他们一般是以个人参加或者以朋友、家庭、公司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得在比赛时参赛与观赛人数大量增加。多数马拉松举办会选择在节假日,工作闲暇之余参观比赛,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这些人也都成为潜在的消费者。同时马拉松举办时,大多数人会选择在赛前一天到达比赛城市,部分人会选择提前两三天到,在熟悉比赛场地、了解赛事详情的同时,领略城市风土人情也是他们的目的。比赛结束后也会有部分人不会立即离开,而是自己或者陪着家人、跟着团队、单位到处旅游,这样在短时间内就会吸引大量游客。民以食为天,人数的快速增加使各餐饮店生意兴隆,同时住宿消费也是基础这样就会拉动该地区酒店行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以此促进基础服务行业经济攀升。
2.4 大众传媒潜力无限
马拉松传播更方便、快捷,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系统化,大众传媒在不断发掘高科技设备,以此适应中国智能化时期。因此,赛事传播的需要促进了大众媒介科技化。总之,马拉松发展推动大众传媒产业体系更完整,赛事报道、赛事转播、马拉松专业人才的推介、赛事项目的推广和运动技术传授的成熟使体育传媒业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5 赛事选手自身商业价值增加
劉翔是中国短跑史上的骄傲,集奥运会冠军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米栏大满贯的得主。在2004年奥运会一战成名后他所代言的品牌高达14个,光代言费升至千亿,同时各种服装、运动鞋等商家的赞助,各种品牌的代言正体现这他自身的价值。
3 结论
马拉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培养赛事专业人才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赛事举办为体育旅游业与体育传媒业注入新的活力;赛事举办期间参赛者与观赛者人数大量增加,加速人们衣、食、住、行的消费;塑造更多的马拉松知名运动员;科技引领体育发展。目前我国马拉松还处于初步阶段,赛事的管理、运营模式尚不成熟,所能体现的经济价值不完善,如何更好地展现马拉松举办时所带来的价值,还需要学者更为积极的探讨,助力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西安信息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