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下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的探索
2021-09-10黄苹
黄苹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是一个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学校体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过程,突显出了教育的现代化和体育事业的转型变革,不仅是重视体育的地位,而是重视体育和教育双重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学校体育的主体地位。
体教结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所存在的学训矛盾,但目前为止,体教结合并没有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为了我国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学校必须承担起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担,于是提出对体育与教育工作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的体教融合。
1 学校体育视角下体教融合目标的实现
1.1 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
“新时代学校体育在体教融合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在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中的全方位作用”。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是对于学校体育实现目标的高度凝练。学校体育要实现目标,从宏观管理角度出发,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实施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再不断地提高学校体育治理水平,从教学实践角度出发,跟上体育改革的步伐,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达到“学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学校体育要肩负起这一重任,把体育课、课余锻炼、体育竞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俱乐部等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全体青少年身心健康目标。
1.2 学校体育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体育竞技水平
“从学理层面分析,体教融合是指通过挖掘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其全面教育功能,而在不同类型、层级学校及其高水平运动队和各级各类体校、社会体育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实施兼顾青少年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的一种全领域、全方位、全视角的培育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和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治理机制”。体教融合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是实现目标的着手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应在各方面深度融合,学校体育应发挥其在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有的作用,实现新时代体教融合目标。
2 学校体育发展路径
2.1 传统文化观念的转变,青少年体育锻炼意识加强
文化课比体育课重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体教融合就是要打破了这一观念,将学校体育工作与文化教育工作共同重视,青少年是体教融合工作的主要对象,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就需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会用体育来锻炼身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2 大力开展学校体育赛事,优化体育竞赛模式
学校大力组织校内赛事。一是通过比赛激发、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积极性;二是通过竞赛来挖掘、发现优秀的竞技体育苗子。“因此,高校应该定期组织校内体育赛事,囊括各类项目与各个层次。另一方面,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政府、教育或体育部门及社会组织举办的区域性体育赛事,一是‘以赛促练’,通过竞赛来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二是让有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在更高的平台表现自己”。通过开展体育赛事,需要完善的体育竞赛模式,尽可能达到校内、校际体育比赛的覆盖面和参与度的目标。
2.3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体育需要高水平体育师资支持,才能保障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使学生更可能掌握1-2项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改革师资聘用模式也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通过体育系统中教练员资源的互通,学校通过购买服务,聘用优质的教练员,提升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运动技能。通过专职体育教师、教练员、兼职体育教师职能的分配,进行针对性的实施学校体育工作。
2.4 创新课程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课程作为教学的上位概念,对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随体教融合和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目标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需要具有一定的达成度,课程的技能和理论知识领域要具有代表性,体育健康知识和思政教育要包括在理论部分,还要用具有促进作用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需要合适并且多样,整个教学活动才能生动有效。在教学活动中贯彻“体教融合”,不断创新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通过体育手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和塑造完善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者。
3 结语
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发展过程中,竞技系统与教育系统融合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现体教融合的主体必须承担其责任与重担,对推进体育强国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体育工作要响应“体教融合”,探索学校体育发展路径具有一定必要性,同时也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社会真正领悟到体育的育人价值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体育工作才能更有力开展。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