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21-09-10李叶茂胡飞燕
李叶茂 胡飞燕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理念的提升,大学课程的课堂也逐渐的信息化、现代化。诸多专业、课程开始实施和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也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教学的一种常态。在国内外疫情形势日益严峻以及当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线上教学模式或许会成为未来教学的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体育教学也逐渐的脱离传统教学模式,进而向“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艺术类院校在高校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体育线上教学为例,从课前准备、课中實践、和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现有的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模式,不断摸索出适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体育线上教学模,为今后的体育教育教学积累经验,提升信息化、现代化的教学能力,为线上体育课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当前南京艺术学院体育课程线上教学模式
艺术类高校的体育课程性质相对单一,大都以公共体育课为主。在此前提下体育课程教学以传递知识为主要目的,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环境。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所授的体育专项课的运动类型以及校方要求,选择和搭建合适的在线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选择符合自身的网络平台。目前,南京艺术学院选择使用QQ+超星学习平台来进行教学教授。教学方式选择录播+直播模式。即教师将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视频录制,在直播的过程中穿插播放。这种方式有利于部门团队协作,工作分工明确,内容精确。在课程教学中能够突出重难点,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疑惑。与此同时,改教学模式造成教师业务繁忙,操作难度大,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2.1 课前准备阶段
让部门教务通知学生提前加入任课老师所提供的教学平台,让学生修改和备注自己个人信息,核对每一位学生信息和教务点名册的信息,确保学生不漏进,不错进。出现问题及时协调。由于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国内对于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还是一片空白,高校体育课程线上教学只能在摸索中实践和前进,在全新的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存在着对于新的多媒体教学、线上体育课堂、新的考核系统不熟悉、不适应、的情况,从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师应该首先克服紧张、畏惧等负面情绪,相互交流和学习新型教学模式,出现问题及时在体育团队中提出、沟通。同时学校应针对新型的教学系统及时培训,对体育教学团队教师进行统一培训。熟练运用平台功能包括:考勤、发布教学内容,语音或视频授课、课中点名、课后布置作业等等。
2.2 课中阶段
由于体育课程在艺术类院校中的特殊地位,对场地器材有着特殊的要求,常规的体育项目课程很难得以进行,原有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实施无法实施。只能居家进行一些基本的徒手和简单的器械了练习,只能略微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很难达到技能学习的目的,达不到传统体育课程带来的体育教学效果。南京艺术学院的线上体育课程主要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其一理论学习、其二身体素质锻炼。
理论学习包括体育与健康大纲中规定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并根据专项选择放映相关的运动员、运动教学视频、技战术等等。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中再次完善理论,从而达到相辅相成的教学目的。南京艺术学院线上体育课程考核分为理论类考核和实践类考核,其中以实践类考核为主,理论类考核为辅,在实践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3 课后阶段
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技能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尤其是在大学生所处的这个年龄阶段。一周一次的体育课的锻炼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无论是线上或者是线下体育课程都要兼顾学生课内、课外的双重体育锻炼。课堂上教授学生相应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动作,安排体育锻炼组数以及强度,课后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制定一周的锻炼任务和计划,并让学生以视频的形式予以反馈。布置学生每两天或者每三天上传锻炼视频。任课教师应对于动作不标准和技能学习不到位的情况给予指出和作业辅导。做好师生互动,课程有序进行。
3 结语
艺术类院校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模式的开展依赖于全体的学校、部门、教师以及学生的支持,在不断的认知和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出一条体育线上教学模式和体系,在传统体育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加大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投入,使线上体育教学正式成为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模块。
课题项目:南京艺术学院2020年教学研究专项课题立项:艺术类院校线上体育课程创新探究(编号2020JYZD06)。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