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试析

2021-09-10张建文杨磊明

当代体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导向院校

张建文 杨磊明

体育是高职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缺乏合理性,体育课时量相对有限,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整体效果。高等职业教育本身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的开发,忽略了体育课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从课时量的角度来看,高职体育课课时量明显偏少,一周仅有一节体育课,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体育知识相对有限,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从体育课程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当前高职体育课程主要以理论课为主,课程形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运动技巧掌握不足。

1.2 体育教学方法相对死板

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相对死板,教师一味地强调知识灌输,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就导致原本充满趣味的高级体育课程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精力用于理论的分析和讲解,并通过亲身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动作要领,在讲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实战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不足。死板的教学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而无法在体育课堂中主动探究知识。

1.3 体育教学项目相对单一

目前许多教师缺乏体育项目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通常只是对教材中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忽略了体育项目方面的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接触到的体育知识各不相同,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恰当的体育项目,而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材中的项目教学。体育教学项目相对单一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一些项目被反复讲解,导致学生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

1.4 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

教学评价是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一环,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现有的教学评价标准下,教师往往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只是将成绩作为实施评价的唯一依据,忽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差异,只是按照相关文件中对大学生运动能力的标准进行考核。在教师功利化的评价思想影响下,学生容易产生偏激的思想,认为高职体育学习只需要在测试中表现突出即可,对体育文化以及体育道德精神缺乏重视。

2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2.1 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体育教育目标应当与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相匹配,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借助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艰苦的体育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对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而言很有帮助。

2.2 有利于丰富体育教育素材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高职体育教学工作,教师能够对教学素材进行拓展和补充,通过贴近工作场景的材料,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就与就业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融入紧密结合职业发展特点的体育项目,这样一来,学生接触到的体育素材更加丰富,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3.1 将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教学目标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职业体能胜任力是指在具体岗位中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拥有良好的身体机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胜任各项工作,这是职业体能胜任力的重要外在表现,在设置教学目标是,教师应当关注对学生职业体能生能力的培养,并将教育目标进行量化。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将教学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两个大类,长期目标是指在一学年内通过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短期目标则是指在某一节课、某个项目的教学中对学生就业能力产生的影响,教师必须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效融合在一起,并定期对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确保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3.2 借助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体育本身具有较强的经济形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借助体育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教师自身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体育项目本身的开展方式,组织趣味性的竞技比赛,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并且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以篮球项目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定点投篮的比赛活动,并设置丰厚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完成一次比赛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三个月左右的缓冲期,三个月之后再次举办比赛,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经过第1次比赛的失利,學生能够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刻苦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3.3 借助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保障,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积极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开展趣味性的集体游戏,根据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以撕名牌游戏为例,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胶布纸片等工具,每位学生需要在纸片上写上名字,并且粘贴在背部,游戏开始后,小组之间需要相互比拼,首先将对方背后的名字撕下来的小组视为获胜。在紧张激烈的小组比拼中,学生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比赛活动,并且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制定战术。

3.4 以就业为导向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价值,在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将学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作为实施评价的依据。教师首先需要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关注学生在体育项目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应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品质,比如说完成拼搏的意志、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评价的标准。在教师科学的评价体系指导下,学生能够意识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活动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这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师应当转变自身教育理念,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求调整教学策略,凭借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导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犬只导向炮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