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相关分析

2021-09-10孙慧颖

当代体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孙慧颖

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中表现的日常行为,也是人们生活活动的总称。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整个人生的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是反映国家或地区健康保健、社会发展水平、未来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而近年来教育部对青少年进行的调查显示: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主要指标持续下滑。也有研究表明,体质健康水平与其生活方式、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而生活方式相对来说是较易改变的因素。本研究主要是以探究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为主。

1 生活方式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1.1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适宜的体育锻炼会给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科学的体育锻炼会增强学生的体质。根据国家体育锻炼人口标准(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来看,如果高校大学生能够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并進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将会更好的增强其身体素质,若能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不仅可以增强其体质健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并非是指经过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可以达到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并非只与其大学的生活方式有关,高中以及初中的体育经历对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2 饮食习惯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与初高中时期相比,大学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也改变着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其中包括在校外吃饭、叫外卖、夜间吃零食、食用垃圾食品、不按时休息等等都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饮食营养行为影响体质健康,规律饮食、合理营养益于体质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水平越高,越正向丰富健康知识、保持充足睡眠、主动咨询医生、注意饮食营养等,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减少体质状况不良。

对中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只有53.2%每天吃早餐,每周早餐使用次数越少,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越高。男女生在饮食习惯的自我控制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生相对来说更关注自己的体型、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会在饮食控制方面做的更好。

1.3 作息习惯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与初高中时期相比,大学时期的空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裕而且可以自由支配,对学生来说被动学习的时间将大幅度减少,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形成了独特的“大学生活方式”,即主动学习时间长,夜生活增加等。熬夜也是影响人体体质健康的因素之一,熬夜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胃肠蠕动、视力衰退、失眠抑郁、皮肤严重伤害等。在躯体亚健康的30项躯体症状表现中,最突出的是睡眠异常,包括多梦、入睡困难、易醒或嗜睡或者睡不解乏等。现代社会睡眠障碍越来越突出,而大学生的生活作息自主支配,普遍存在睡眠较晚或熬夜现象,情绪心理问题的困惑会加重影响睡眠质量。另外,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和体质健康造成影响的还有吸烟、酒精和毒品等。

1.4 电子产品使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

现如今,已经是被称为互联网的时代了,大多数高校都覆盖了校园宽带网络,电脑和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必备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经过一天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进行网络消遣,可以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但有时网络却如同精神鸦片一般,能够让人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大学生熬夜通宵玩游戏、追剧的现象比比皆是。研究认为,长时间屏幕时间和静态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一定消极影响,但科技发展是社会进步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对大学生体质也并非仅有负面作用,通过体育类手机APP进行健康教育和运动处方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和健康生活方式有较好效果。

2 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干预

2.1 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度是改善其体质健康最直接的干预措施。而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在校园内最容易接触到的健身途径为健身房、健身中心等。但研究显示,这些场所的利用率并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并不积极,而积极的体育运动态度对终身体育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可以多组织一些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游戏化的体育教学比传统课程教学更能提高对大学生身体活动的激励,使得大学生更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根据我国高校课程设置现实,以及国家关于课外体育运动的政策要求,国内一些学者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增加大学生身体活动参与度。曹俞等进一步提出建立课堂教学、体育课外俱乐部、群体活动为一体的大学生体质提升多元路径,并对每个路径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

2.2 增强体质健康相关知识的传授

付晓蒙等对体质健康知识的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对锻炼方法、锻炼负荷、体质健康自我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万炳军等提出体育作为促进健康的主要路径之一,不仅表现在以技能为主的体力活动上,还表现在以科学运动为主的知识体系上。现代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一般分为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实践课程两部分。在实施体育实践课程的同时还可以传授一些相关的裁判法、以体育欣赏为内容的理论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还可以丰富体育知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

2.3 扩大社会媒体有关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

网络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干预手段。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有限的闲暇时间变得愈加珍贵。而近些年日渐兴起的休闲体育已悄然成为社会时尚的一部分,它渐渐的淡化了体育的增强体质的功能,而成为一种休闲生活方式。对各种社会时尚,大学生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体育也不例外。实践证明,运动时尚的宣传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对形成一生不舍的运动爱好有明显促进作用。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但如果仅靠自觉是很难做到的。由于学生一般将健康与外表或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媒体塑造了他们对健康和健身的许多看法。因此,积极正面的媒体宣传对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健身观有重要作用。

2.4 适当增加外在激励措施

有研究显示,外在激励措施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周期。如健身中心的物质奖励、健身APP的排名等都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健身APP软件不仅可以进行步数测量,还可以提供一些诸如活动强度、心率、消耗卡路里数值等额外信息,颇受现代大学生的青睐。虽然“手机控”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罪魁祸首,但一些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的使用对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作用已被国内外的学者所关注。许多高校已经将各种APP的使用作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手段,虽然这种做法有时其功利性大于其兴趣的培养,但在实践中确实对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因此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质健康的培养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共同重视,同时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引领。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节奏的加快与变化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成为影响大学生睡眠不足、精神紧张等体质健康的因素。因此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身体活动减少,高校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与效率。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我们的“体育梦”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小小“运动员”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