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班主任的精细化管理实践分析

2021-09-10陈灵砚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5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实践

陈灵砚

摘要:改变管理低效问题的重要手段就是引入精细化的管理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彻底打破传统粗放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认识细节的价值,对管理过程进行恰当分工与全面统筹,消除主观思想对管理活动的影响,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考虑班级的特征,之后在脚踏实地落实细节的过程中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小学班主任要认清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与实施要点,利用细腻处理的方法,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合理安排,寻求精益求精的方法,引领班级和学生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254

引言

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管理者,是除学生的父母之外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班主任对学生的引导与评价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在校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在此阶段,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小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重视,主动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为此,班主任需要思考如何进行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让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首先,传统形式的班级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并不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落实班级管理工作,这也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甚至会影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与深化。而对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加强应用,则可以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其可以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确保学生不会发生掉队的情况。其次,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诉求,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学生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改革與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班主任对班级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2.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夯实班级管理基础

班级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时候,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要适当地放低姿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去思考和交流。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去与学生交流,公平公正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基础。但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班主任不论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还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都很容易夹杂一些个人情感,容易出现对优生袒护、偏爱,对差生漠视甚至否认的态度。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切忌将自身的意志作为管理的标准,一定要客观理智、公平公正,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刚性制度的约束下,要保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有徇私的行为。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公平公正和民主性,这样才能在学生和班主任之间逐渐树立起一种信任感,让学生无所顾忌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遇到的困难及时与班主任分享,寻求班主任的帮助和认同,学生也更能理解体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辛苦,让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更顺畅、更高效地交流沟通和交流,更利于良好班级环境的打造,班级管理才能更高效,班级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

2.2确定班级规章,细化管理制度

精细化管理的落实除了要把班干部选拔以及责任划分作为基础之外,还必须有一套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约束力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用班级规章考量,并且约束改进自己的行为,让班级的管理分工真正用制度的方法确立下来,促进管理制度精细化以及科学化。在班级规章规则的制定当中,可以把突破口与着力点放在班级公约的设计和制定上,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行动中积极遵守班级规约,明确班务分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投入班级管理,为集体赢得荣誉打造一个全员管理的良好氛围,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借助民主探讨的方法确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的制定需要把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重要依据,同时要统筹分析班级管理的具体要求,考虑班级学生的特点,以便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在班级公约的确定方面,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以便让每个学生能够主动遵守班级公约。

2.3结合小组化方式促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要注重以公平为原则,强调学生的主体身份,以学生为主要管理者,从而促使学生增强班级管理的责任感以及遵守班级制度的自觉性。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多以教师及班级干部作为主要人物,大部分学生并未参与到管理中,同时长期处于被管理状态,进而不仅导致学生对管理机制缺乏认同感,同时欠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环节。在现代精细化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管理班级,从而使学生均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中,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奠定基础。例如:班主任可以将学生以五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分组,小组中要包含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学生。继而教师可以利用公平民主的投票形式确定小组角色,或者利用小组成员轮流的形式承担不同的管理角色。另外,以每组管理一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模式对班级进行管理。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是精细化管理方案中的有效措施,同时是发展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班级、热爱集体思想的有效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精细化管理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班主任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精细化管理能够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相关育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德育内容,为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有利基础。

参考文献

[1]郝苗.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多点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33):90-91.

[2]龚雪.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74-175.

[3]张淑琴.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0(41):77-78.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实践
浅谈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