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10祖渝鸿
祖渝鸿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合唱教学,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应当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合唱指挥、声部音准、音色和谐这三个方面的教学。因为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只有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107
引言
合唱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合唱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体制,音乐课本来就不被当成主要科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关注音乐课,学生也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训练。
一、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无论对于任何领域知识的学习,兴趣都直接决定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和在学习过程中所抱有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以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子之歌》一课为例,这是一首以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为背景所创作的歌曲。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歌曲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澳门回归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通过歌曲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或者,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拓展闻一多的组诗《七子之歌》:从1922年冬到1925年春,闻一多留学美国。留学期间,他切身体会到弱国子民在强国所遭遇到的无处不在的歧视与欺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对祖国深厚的爱激发了他创作的灵感,身在纽约的他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教师通过上述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通过多媒体技术有效地弥补了教师直接用语言讲述的缺陷,将知识内容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相关内容的拓展中,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闻一多相关事迹的了解来加深对这首歌曲的情感认知,为他们在合唱训练中的情感共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瞬间被激发出来,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始终集中着注意力,配合着教师的教学。
二、体察音乐内涵
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是体现了时代特色、思想观念和情感寄托的,所以在进行合唱表演时,音乐作品的主要内涵是会通过不同的音乐要素传递出来的,所以要牢牢把握音乐要素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来展示合唱的艺术魅力。所以音乐作品不仅是唱歌技巧的体现,也需要学生提升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传递情感。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想通的,合唱虽然是属于音乐这门学科但是也要用到文化知识,无论是理解一首歌曲的内行还是想了解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都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支撑。《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著名的合唱曲目,歌曲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作者表达了对于中华儿女抗击倭寇而做出的牺牲的尊敬之情,从而塑造中华民族如巨人般的英雄形象。学生如果能深刻体会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就会激起内心的爱国的热血,血脉里涌动着豪迈大气,歌声中会自然地流露出豪邁之气,很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三、提高学生的合唱实践能力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难忘今宵》一课为例,教师在合唱训练中应该先对学生进行识谱的训练,让学生根据简谱进行歌唱,从而让他们懂得合唱的技巧。然后,教师要针对歌曲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来对学生合唱时的情感抒发进行指导,比如歌曲中大量运用十六分音符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激动等;或者,为学生讲述这一歌曲的相关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度,让其进一步掌握作者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增强合唱实践的过程中渗透激励性教育,用一些具有激励性的语言、神态和眼光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合唱的自信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赞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四、基于合唱排练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众所周知,“合唱”具备多维性和立体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要想最终呈现出完美的合唱表演,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合唱排练。所以说,“合唱排练”是初中合唱教学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获得良好表现效果、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合唱排练的内容多种多样,声音准确、情感把握、表现到位都是排练活动中必须要达成的实质性要求。教师要在合唱排练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保持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良好态度,才能从中获得良好的排练效果。比如,在合唱排练环节,合唱团队当中的每一个成员,要彼此倾听和相互配合,确保音高准确和节奏统一。如果在合唱过程中节奏、节拍不够整齐,就会给和声效果带来实际影响,直接导致音响不纯。正因为如此,合唱团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到高度精准,时刻保持思想的有效性集中,坚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状态,坚决树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所以排练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这会让排练活动更加丰富起来,也能够提高团队成员参与排练活动的积极性,把作品的形象、内涵以及情感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传递出一种良好的审美享受。
结束语:
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有效的合唱训练方法,才能够避免学生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声带受损。同时在练习合唱时,学生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循序渐进,并给学生充足的休息和调整时间。在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要从最基础的内容讲起,让学生更加透彻地明白其中的演唱方法。另外,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合唱能力,促进学生合唱水平的发展,打造高效的合唱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小会.探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策略[J].智力,2020(35):163-164.
[2]刘超,赵衍丽.新时期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23):132.
[3]郑立伟.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