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研究
2021-09-10曾选惠
曾选惠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动情地阅读课文”,“读童谣、儿歌、简单的古诗,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因此,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情感的科目,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每篇课文都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每堂课都会涉及的教学环节,还是内心情感的艺术外化,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当的朗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优化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讀教学核心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朗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48
引言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对朗读教学加以重视,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充分发挥出朗读的作用。可是从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在朗读上仍旧存在着不足,如何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是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指导
尽管我国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表现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课时,总是在意学生能否考满分或者是否对这节课所讲的内容有所掌握,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必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也不知道自己朗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这样长期下去学生就降低了朗读水平。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要从多角度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在朗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学生朗读面狭窄
一方面,语文教师在抽取学生朗读时一般只会面向那些表现积极、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一般的中等生和学困生却不予重视,每节课都如此,长此以往这些不受重视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自然对朗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不配合。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时选择范围局限于现有的语文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朗读视野拓展至课外,朗读不同的素材,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朗读面狭窄,不利于其朗读能力的锻炼和朗读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核心的优化策略
(一)关注学生个性,做好朗读的基本功训练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其普遍存在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等性格特点,因此在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采用轮流朗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当我们在阅读对话较多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一些行为表情、动作的表达,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表演,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角色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达到了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初步形成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创设立体朗读情境,增强朗读效果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内驱力,语言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根据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教学环境,借助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驱动学生主动去感悟、领会课文主旨,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可以对如何朗读有准确的把握。比如在讲《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开国大典》片段,也可以播放音乐《奉献》,满足学生的视听体验。然后让学生在看完视频、听完音乐后用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课文,教师邀请学生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此外,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一些实例,如医护人员救助伤员、边疆战士守护国土、教师山区支教等等,让学生从这些事迹的思考中联想课文情感。还有,教师也可以导入互联网中优质的朗读教学资源,给学生播放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看一看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扩大朗读知识面,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总是喜欢听一些好听的语言,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要总是一味的批评,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反感,比如学生在学习时出现错误了,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要语气温和的告知学生这道题是怎样做错了,应该怎样改正。因此,在学生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纠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期望过高,要求完整的责备,说学生在这里读书不好,没有感情,这会使学生不敢大声朗读。当然,不要忽视学生们在大声朗读中遇到的问题,夸大其词的一味地赞美学生,这样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必须实时鼓励和指导老师更好地让学生参与与此同时,应尽可能为尚未获得阅读机会的儿童提供平台、平台和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健全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提高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无论在任何一项学习活动中,评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自评,教师能够发现自身在教学方面存在的明显问题,学生也能发现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不足,进而二者均能围绕不足之处做出调整,这对于促进“教”与“学”的进一步落实无疑是大有帮助的。另一方面,通过互评,教师能够更清晰地指明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薄弱之处,并围绕其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最终帮助他们不断突破阻碍,获得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日后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笔者通过半个学期的教学探索,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加大朗读指导的力度,灵活实施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朗读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吴蕾.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探讨[J].散文百家(理论),2020(04):153.
[2]许彩琴.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艺术分析[J].课外语文,2020(10):95-96.
[3]许鑫鑫.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