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2021-09-10张静
张静
摘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学体制改革的方向。因为现阶段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思考、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高,因此启发性提问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而师生互动是启发性提问开展的基础,所以师生互动成为了课堂有效提问的必要条件。在现阶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师生互动进行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作力,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高段;有效提问;科学性;针对性;融洽性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5-033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抓住提问教学的内核,导致提问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问的时机和频率不够科学,随意性地提问较强,无法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其次就是提问问题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步,导致提问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就是未建立起良好的评价体系,师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导致其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针对这些提问教学中的现象,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
一、把握提问时机和频率,体现提问的科学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把握教学进度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而教师要想将课堂提问的价值最大化,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针对提问的时机和频率进行钻研。若是提问的时机不对,则很容易打断学生的思维。而若是提问的较为频繁,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回答的兴趣。因此要想实现有效提问,教师就需要从提问的时机和频率出发体现提问的科学性,进而实现提问价值的最大化。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即让学生利用转化思维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正确的运用此公式。教师首先要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回答:“长乘宽”。在课前阶段,抓住教学导入这一时机利用复习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教学内容,同时也做好教学铺垫。之后教师再提问学生:“如果抓住长方形的一角进行拉伸那么他的图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他的面积有没有变呢?”此时有学生回答道:“图形变得不规则了”。由于学生还不了解平行四边形,教师就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并讲出此图形是什么图形,面积是否有变化。在预习之后学生回答道:“这是平行四边形,并且面积没有变化”。抓住教学过程中这一时机,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体现提问的启发性与主体性。最后,教师要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发现学生有走神、开小差等现象时,就要及时地进行提问,保障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紧抓教学的因材施教,体现提问的针对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导致问题回答得五花八门。在此过程中,教师若是不能够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提问,则很难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只有紧抓提问教学的因材施教这一特性,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提问,才能够发挥提问的价值。
以《长方体(一)》为例,在提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开展针对性的提问,体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首先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吗?”,有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回答此问题,而有的学生需要思考一阵才能回答此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组织长方体模型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拼出一个长方体并对其进行观察。之后教师再对没有及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面呢?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此时学生就回答道:“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四个面相同,另外两个面相同”。通过针对性的提问体现了因材施教这一理念,保证了全班学生学习进度的一致性。之后教师要再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如:“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实践。最后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进行提问,在不同方法的探讨中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因材施教这一理念。
三、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体现师生的融洽性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促进其回答问题的基础,而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能够让学生得到教师的认可,进而增强其自信心。在提问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评价体系,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体现师生的融洽性。同时通过良好评价体系的建立还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面对优点,通过教师激励性的語言,能够让学生继续保持。而面对缺点,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的引导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改正缺点,不断成长。
学生回答完教师问题之后,教师不能立即结束话题,而是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即便学生回答错误。例如在《分数乘法》这一章内容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给予表扬,但是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让学生讲出自己的计算思路,然后引导其找出出错的原因。在对出错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教师要以温和、友善的态度对其进行鼓励,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中促使其成长。
在文章开始,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小学高年级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全新的教学理念,以自身教学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以下几点见解,其中包括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和频率,体现提问的科学性;如何抓紧教学的因材施教,体现提问的针对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体现师生的融洽性。在保障提问教学有效开展的同时也发挥了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启发。
参考文献
[1]孙孝平.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技巧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19).
[2]郭赞盛.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4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