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21-09-10赵卉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语感语言能力

赵卉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之一”。语文教学其实质就是言语能力的培养,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语感左右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涵丰富的情感”。朗读就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响亮的口头语言,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也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还要求读书必须逐字逐句透彻理解,进而深入体会,反复揣摩。

农村孩子由于日常生活用语不是普通话,家庭和社会基本上交流的语言为本地方言,由于语言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学生离开学校就不再使用普通话,环境和氛围的缺失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加之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朗读重视不够,朗读时间较少,缺乏系统有效的朗读训练方法,教学实施过程中,普遍只要求学生朗读,但缺少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况普遍存在。

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朗读文本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针对学生的朗读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对农村语文朗读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朗读能力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朗读能力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的能力。通过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1、了解小学全体学生阅读课上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所在的班级进行师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个体问题存在的成因。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如:在读中注重语音、语气、语调和语感,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而培养学生能自主地选择文本的朗读方法。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多种朗读方式,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特色课堂。

(1)用范读引路,引起共鸣。范读是形象化教学的手段,它除了将声音传递给学生之外,还把教师的动作、神情也直接传递给了学生。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想象,激发情感,把学生带入作品诗一般的意境之中,还能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

(2)创设情境,诱导朗读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階段,他们的朗读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诱导或具体的目标指导。进入课改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孩子们有兴趣地去学习,要比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重要得多。在本学期,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抓住点滴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完了再找自己的好朋友去读。刚开始,孩子们有点害羞,放不开,但渐渐地,他们都能很主动地下位找学习伙伴读书了,有的读着读着,还会不知不觉地摇头晃脑!这时候,我就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读书真是个一件美好的事情。有了这样自由、轻松、能够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孩子们的兴趣也浓厚起来,读书时都想把故事读得更生动些。使他们由不愿读到自愿读,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

(3)选重点,反复朗读。 一篇课文很长,一堂课的时间很短,怎样指导学生读呢?要抓住重点,抓住重点段、重点句反复朗读,特别是那些能突出文章中心,又包含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的段落和词句,更应该加强指导,熟读或成诵,把作者的感情、旨趣、意念,在反复揣摩有关词语,把握其语气、语调、情志、韵味的基础上,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就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4)以读代讲 加深理解。课堂上采用多读少讲,以读代讲,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指导朗读时,不要从理论上抽象讲解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语气的舒缓,而要从感性上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怎样读才有感情。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等形式。

(5)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关注每个学生。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进步,就是成功。所以在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课堂上,对于有进步的孩子,我一定要把他的成功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夸夸他。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暗示,让暂时有困难的孩子充满了继续努力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读得不认真和退步的孩子,不指出也不行。我常常说,“老师一直相信你能够读得更好”“你完全可以读好”“只是再用心一点就更好了” 之类的话。因为,相信学生,不断地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他们的成功也会使你感到惊喜。

3、开展各种展示活动,如:朗诵、演讲、小品、舞台剧等形式测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朗读训练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1)诵读课文、诵读经典美文;

(2)教师自编朗读资料;

(3)引导学生搜集、自创朗读资料。

(4)成立校园广播站,推广朗读;

(5)举办朗读展示专题艺术节,学生用各种艺术形式(朗诵、演讲、小品、舞台剧),展示朗读训练成果。

一个人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的语文素养,影响到他日后的交际水平。朗诵实际上是朗读者欣赏自己的声音,自我表达情感的过程,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并不要求儿童实际去学习语言(不要求“儿童实际做什么事情”),只要能让儿童置身于“某种适宜的环境”就可自动获得语言能力——就像身体在适当营养条件下的自动生长、发育一样。两岁至12岁之间,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才能在朗读中能正确运用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语调的高低平缓;基本做到态势语的同步发展;做到语言准确。在研究的过程中明确课改方向,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目标中,每个学段的首要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加强语感、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对文字的理解和记忆,并有助于培养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良好的眼动习惯。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每个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方式,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语感语言能力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我有我语言
语言与言语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