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2021-09-10彭兴会

南北桥 2021年1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内容小学语文

彭兴会

【摘    要】当代小学生大部分都为独生子女,长期处于被家庭溺爱的环境当中,导致缺乏对周围人的感恩,认为自身所受到的一切待遇都是理所当然的,长期下去容易对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感恩教育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1.113

感恩教育应该被作为学校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其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教育学生具备优秀的品质,其中就包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语文教材中已经融入了感恩元素,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深入发掘并合理利用,不仅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也会发挥巨大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恩自然。学生应当拥有感恩自然的心,感恩地球母亲成为人类共同的家园;感恩湍急的黄河孕育华夏儿女生生不息;感恩西湖美景为繁忙的社会生活增添一抹别样的风情。

2.感恩祖国。通过日常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面对这样伟大的祖国,学生应该怀抱感恩之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3.感恩父母。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在学生的生活当中自然而然扮演着领路者的角色,是孩子们的依赖。学生应该了解到父母为了自己付出了很多艰辛,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是最自然也最深刻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根据教材内容抓住时机开展感恩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教材内容开展感恩教育,将时机把握好,使教学内容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品德上的教育。语文教学不仅应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主题的理解,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道德修养的教育。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身边的可利用资源,有效地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悯农》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为了使学生得到深层的教育,应合理地设计教学方式,将一些带有剩饭剩菜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于图片的感受,让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浪费食物的表现。借这个时机,教师将课文引出,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能够联想到浪费粮食的情景,通过学习《悯农》这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诗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对古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应该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之后结合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将感恩的话题引出,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应该感恩的是哪些人,有的学生说出了农民,还有的学生说出了父母,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每天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和爸爸妈妈传递给自己的,所以应怀有感恩的心情来对待他们。

(二)故事感化促进学生感恩认识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的思维都是以形象的方式为主,这与他们的身心特点还有大脑的发展状态有关。小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看故事、听故事、讲故事,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利用故事感化进行感恩励志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可以通过举一些传统的、带有感恩励志性质的小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认识和认知。

例如,在讲到《论语》里有关孝顺的语录时,教师就可以引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或者有关童话故事去进行有关孝顺的感恩励志教育,用生动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使学生在感恩教育的课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谈谈自己的心理感受,在故事中引导学生体会背后的哲理,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验人生的哲学,而不是呆板、机械地讲大道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远比直接说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使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学生的心中。

(三)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认知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虽然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事物和行为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但是却始终无法将之践行到自己的生活中,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知而不行的效果。例如,在《棉鞋里的阳光》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文章中妈妈和“我”分别为奶奶晒被子,家人之间的关爱和体贴充满了和谐和温暖,美好的情感在家人之间传递。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仅仅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的“我”和妈妈对老人的尊重孝敬,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如何关爱长辈,让语文学科向学生渗透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浮于理论层面,而是要更加具体可行。

(四)感自然之恩

语文教学工作受到课本的限制,很多相关题材的文章不能大量收录,因此在知识上不可能面面俱到,針对这种情况,便需要教师精选出优秀的课外文章对课本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增加涉猎,让学生在扩宽知识面的同时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品德。

例如《特殊的葬礼》这篇文章,是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记叙文,核心思想在于环境保护思想。文章对赛特凯达斯瀑布的变化进行了记叙,用十分精炼的语言进行了表意深刻的描写。语文课本当中的文章受到文体局限,对于环保知识的阐述并不够详细。学生在学习课本文章时只将注意力放在文字的表面,而没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大自然的恩情,对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向学生普及环保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自然。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地教会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不需要好高骛远,要从理解关心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事、小事做起;尊重老师,不忘教导之恩;团结同学,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发现生活的美,过智慧人生。

参考文献

[1]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4):34.

[2]单福玉.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8(4).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内容小学语文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