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1-09-10陈培凤
陈培凤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内科护理学教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护理教学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中职护理教师中,也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是指医学护理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201
介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此外,合理运用信息手段还可以使中职医学护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医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中等职业医学护理教学人员提供有效的建议,也希望为中等职业医学护理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等职业学校内科护理教学现状分析
1.1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医学课程中,理论体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会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医学护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掌握良好的护理技术。如果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就会忽视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1.2忽视学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而忽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内科护理学教学实际上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护理方面,在工作中,除了医疗护理外,护士对患者的心理也需要抚慰和抚慰。因此,在中职医学护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文化教学。
1.3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都是医学相关的教学知识。很多教师在面对信息化手段的时候,会觉得这和护理关系不大。事实上,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经融入了信息化手段,在护理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利用信息记录患者的资料和情况,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这也充分说明了信息化手段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
2. 信息化手段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打造趣味性护理课堂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会在各个层次的医疗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专业主要以内科护理知识为教学主要方向,但内科护理工作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在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这样在给患者护理的时候,出现突发情况,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打造趣味性课堂,在进行护理知识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充当患者,另外一部分充当护理人员,两边的角色可以互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切实的发挥护理知识的效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情况,对于护理方法不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可以采用趣味性的话题指导,不用直接指责,这样会更有实践性。趣味性课堂打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促進两者的融合。
2.2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内科护理所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泛,其中有很多生涩的理论知识,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从根本上理解其意思的。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理解理论知识,那在之后的护理工作中,很容易出现事故,情况严重的话,甚至还会危害患者的生命。所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要做好这一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的资源十分的广泛,覆盖率很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理论的讲解和加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课外研学,这也是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2.3通过信息化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医学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有一定枯燥感的。所以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氛围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良好的氛围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微课”“慕课”应运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采用相关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学习中的交流。护理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和讨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保障这一基础。
2.4课堂教学实施
教师在授课前一天根据教学平台上传的学生对微课视频观看的相关数据信息提前调整授课内容,分析课前测试题答题情况。对于正确率100%的题目,在课堂上一笔带过即可,不必花费时间讨论与解释;对于错误率在50%以上的题目,则应重点讲解,通常此类题目涉及护理专业知识点,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究式提问等方式解决;对于答错率小于50%的题目,则可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在学生之间解决。在课堂提问环节针对微课视频中提到的知识要点以及课后练习题相关问题展开检测性提问,查看学生对视频观看的实际质量。
以实操为例,在观看护理操作相关视频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展开演示教学,让学生以角色扮演模式模拟操作过程,并让其他同学观看记录,找出不当之处。在观摩演示学习下提升技术操作真实掌握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答疑与指导。
2.5教学反馈
有效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护理知识点学习的不足之处、疏漏之处,同时也可让教师总结视频录制及设计规划经验,促进形成性评价的生成,让学生的反馈得以有效利用。利用教学平台,学生可上传观看微课视频后的感想或学习总结,也可以提出在课堂上没彻底理解、没完全掌握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踊跃提问、积极互动,还可以指定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为学习小组长,带动其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疑惑,可由教师在课堂上再次详细讲解、深度讲解,同时利用真实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应用能力,让视频所呈现的理论知识真正被理解。
3.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手段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将其运用到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效性。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说,提高中职内科护理教学的水平,也是推动医学发展的基础,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职教学,要学会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何丽瑜.信息化手段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5):189.
[2] 樊丽.信息化技术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30):220.
[3] 张婷.信息化技术及大数据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007(03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