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诗词魅力

2021-09-10易海红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6期
关键词:苏轼诗词古诗词

易海红

摘要:随着新课改“综合素养”理念的提出,各学科均以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是学生系统学习母语知识的第一步,其中古诗词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承载了我国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如果能在小学时期是学生受到古诗词的熏陶,将为其带来重要的作用。但沿用已久的古诗文教学强调字词的认知和记忆,教学形式单一无趣,违背了新课改的思想,古诗词教学方法的改良势在必行。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接下来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魅力为着眼点,探讨研究了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供参考和帮助。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6-145

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极其重视文化建设,古诗文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诵读经典古诗文,品味领略其中情感的教育目标。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量快餐文化涌入日常生活,小学生普遍对古诗文学习失去了兴趣。同时一些教师秉承应试教育的观念,课堂气氛枯燥,教师效果不高。如何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感受诗词魅力,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

1、提升文学素养

古诗词作为作者情感的产物,都拥有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用词凝练、意境深远,包含了大量的优美意象,灵动的词句和生动的表现手法。借助古诗词的诵读学习,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对词汇和表达手法的积累,不断深入诗词背后体味古人创造力的凝聚发散和对生活的感慨运思,借助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学习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训练,实现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进步。

2、培育思维能力

小学是思维形成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虽然这一时期思维仍以直观、具象思维为主,但已经出现了向理性、抽象思维转变的趋势,如果能够受到良好引导,将会形成更加全面综合的能力。我国古诗词卷帙浩繁,类型繁多,是培育学生思维的良好工具。古诗词通过具体生活景色、人物事件、想像意境等的描写,情景融合,抒发思想情感,蕴含着无可替代的美感。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感性思维会使其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而借助教师的分析解读,学生也可以理解诗词背后的表现手法,实现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发挥共同促进的作用。

3、塑造人格品质

除了优美的语言文字带来的文学之美外,蕴含的充沛情感带来的思想之美同样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小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与品格情怀,实现心灵的

滋润,灵魂情操的净化和提升;也可以感悟到作者表达的人生哲理,辅助小学生明辨是非,理清家国情怀,以积极、清晰的心态踏上人生发展的第一步。同时,古诗词中也有我国的大好河山、各地风俗,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意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形成文化自信,以自信心和爱国心迎接未来成长的挑战。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1、追溯背景,纵向思考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古诗词中往往包含着作者个人经历的感悟和创作个性,但古诗词语言凝练,多用用典、借喻曲折表达情感,读者难以直接把握。旧有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着重于单篇诗文的讲解,学生理解片面。教师应当意识到古诗词教学中创作背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知人论世,纵向拓展思考,在诗词中品味作者的人生和时代个性。

例如學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题西林壁》时,这首诗是苏轼著名的哲理诗,语言平实,深入浅出。苏轼一生历尽坎坷,多起多落,这样的人生也促使他能够深层次思考人生。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三年级学过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同样借景引思,建议学生结合苏轼的生平感悟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苏轼任职杭州时期,苏轼意气风发,西湖景色也被其赋予了不同的角度;而《题西林壁》作于苏轼被贬汝州任职途中,历经贬谪的苏轼才能以变化的视角思考庐山的风景。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深入历史,像诗人的亲友一样感受诗歌,获得了更新的角度。

2、结合内容,横向延展

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中的景物、意象被诗人赋予了独有的内涵,成为诗人情感的“代言人”。因此,面对同样的景物,即使使用相同的写作手法,也会因诗人个人情感的不同被赋予多样的意象,这也是古诗词的魅力之一不。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应当针对诗篇进行单独分析,也应当横向延展,注重诗词背后的情感探究。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给出的三首诗歌看似都在描写事物,但诗人托物言志,将这些事物赋予了浓烈的个人色彩,教师不妨进行横向比较分析。《马诗》中,诗人借马自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蕴含了强烈的希望被重视,为国建功立业的情怀;而《石灰吟》中的“要留清白在人间”,则写的是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通过这样的横向比对,看似形式相同的诗句中的意象差别得以尽显,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真实感情。

3、体会感情,增强认知

情感是诗词中的灵魂。人的情感随自身境遇、外部环境不断改变,为人类的情感增添了复杂性,而这样细腻的情感变化也被凝练进了古诗词的语言中。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到诗词情感背后的细微变化,并着重度对比,增强学生的认知。

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相思》时,本词的“长相思”是思乡之情,作者纳兰性德身为御前侍卫,出巡路上的风雪引发了其浓厚的思乡之情,学习时教师可以以四年级学过的《凉州词》对比,同样的思乡之情,边塞前线的战士用“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笑带过,两相对比,学生感受到了不同的思乡情,对诗词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古诗词在培育人生观、塑造价值观、培养爱国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意义重大。通过联动教学,打破了古诗词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更加全面、具体的品读诗词,更加积极、主动的领略其中的情感。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行动,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古诗词,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形成健康、阳光的价值观,回应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英鸿.浅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新课程,2021,{4}(22):240.

[2]王雨微.小学低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探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5.

猜你喜欢

苏轼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苏轼吟诗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