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9-10罗凤珍
罗凤珍
摘要:信息时代,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结合起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学教学已经成为数学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教学设施、课程资源等的开发和利用都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还是以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灵活呈现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创建各种和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模型和能直观动态展示出来的事物,因为和学生生活比较接近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图形和几何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困难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相结合,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采用系统的方式设计教学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图形与几何的性质、变化、图形和坐标、坐标和图形运动等,也为优化教学提供了一定参考,对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83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小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堂上吸引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将抽象的教科书知识化为具体直观的媒体视频,同时让教师活跃课堂气氛,无聊气氛自由化、愉悦,无聊课堂内容多样化、生动,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
信息技术有形象生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具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静止的图形变成具体直观的动态过程,使问题从抽象概念变为直观形象。教师利用PPT或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物体的运动轨迹,也给了学生更多时间去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比如关于图形的平移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着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电脑上玩移动棋子的游戏,将图形平移转为点的平移,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点在纸上的平移方向与距离,然后再学习图形平移,通过知识迁移逐渐引导学生找到图形对应点,使学生在操作动画的过程中理解点的平移就是图形的平移,这样就解决了数学教学过程枯燥单一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与几何现象,并以此为背景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好理解其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思想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活跃活泼,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课堂纪律差。 传统的“满堂灌”“说教式”等教学模式教学氛围差,教学内容无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另外,应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避免发生学生专注力下降、课堂纪律差等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小学的数学《图形和几何》课中,老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学生的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不理解辅助线的绘制方法,所以很难学习。 此时,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辅助线操作演示,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让学生用直观的方法学习几何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运用微课或微视频,实现自主预习新知
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工具,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自主预习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和接受力处于必须提高的阶段,要建立每小节教学的微课,最好有“温故知新”的部分,让学生有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例如,“认识平面图形”微课上,设计“温故知新”和“新课程先知”的部分,展示立方体、长方体、圆柱,让学生回顾“认识物体”的知识。 在安排上课时间、录像的时候,教师也必须注意语言生动、画面有趣。 在展示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加入问题的回答。 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用手触摸这些物体的表面,你感觉如何? 接触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光滑的一面,有平坦的一面,也有弯曲的一面。 通过微课的一问一答,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另外,可以在这些物体的面上画图形吗? 在微课上展示各物体各面的图形,活动学生的手进行操作,完成新知识的初步学习。 微视频可以暂停、下载、重复播放,以动态效果展示了教学的重要难点,让学生观察、跟着视频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引进是课程的重要一环。 一般来说,很多教师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习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的形式,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引导新知识的学习。 除了引进的复习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况的创设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引进,不仅有助于提高引进的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学》教学的引入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引入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圆”课上,通过用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高速旋转的车轮,“为什么车轮是圆的? ”让人思考。 经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 井盖,然后创造了问题的状况。 “为什么井盖是圆形而不是四边形或三角形? ”创设这种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圆”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结合对教学质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信息素质水平,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南林.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简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2]陈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2):149.
[3]艾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4}(3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