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09-10徐若萱

当代体育 2021年27期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

徐若萱

如今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比较重视,同时也注重心理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心理得到锻炼,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进入社会的适应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1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现状

1.1 关于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课程的增加,学业负担以及来自中考的压力,父母对其有较高的期望,对学习成绩比较关心,而忽略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有学校对其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将体育课另做文化课程教学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将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这就给初中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在我国很多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选择去异地打工,在心理教育方面没有父母的参与,这部分孩子在心理上大多都有缺陷 。城市的生活条件、环境相对较好,但很多学生被过度保护,生活上从来不会自己动手,惰性比较强。另外,在性格上过于自我,心理承受力较差,一旦出现一点挫折或者是不顺的情况,就会容易心理崩塌。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条件为初中体育教学带来有效指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政策上有了规范的指导,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开始逐渐的接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外部条件为初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有了理论知识的支撑,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教学就能够更加有效。另外,新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体育锻炼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细致规范的要求。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要求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体育课程教学都有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学校非常重要的内容。

2 初中体育教学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设置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从健康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能够激发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让课堂引导更加有效,另一方面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具体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规划,以便可以有效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2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氛围

学生在进入初中开始学习后,学习的课程知识增多,学习任务相比较来说就重了,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不爱学习的情况,对于体育课程来说,不仅仅是要使学生得到身体上的加强,还要让学生能够从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运动中释放压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在压力得到释放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心理承受力。

2.3 重视差异化,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差异性是存在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家庭成长环境、性格不同,其心理特征也有差异,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注重師生关系的建立

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师生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处理好了,能够正向推动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会更容易将内心的想法表达给教师,这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因此,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教师可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相处时建立平等的关系,善于倾听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要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

2.5 注重合作性教学

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中都有涉及到团队合作的,作为一名初中生,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不只是在体育运动中能够受益,在学习以及以后踏入社会中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过程中合作方式的运用。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了解到团结一致的重要,学会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合作。

3 结束语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融合到学校各学科教育中,在新课改后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关键,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在使学生身体得到增强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初中生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心理小测试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