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焕发文言课堂新活力

2021-09-10刘晓婕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以读促写

刘晓婕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文言文教学仍以“言”和“道”作为教学主要目标,其教学思路逐渐固化,教学方式也日渐僵化,文言文教学逐渐走向固步自封的境地。笔者着眼于语文整体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情境,以读促写、学以致用,用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文言文教学课堂焕发新活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以致用;以读促写;《烛之武退秦师》

一、目前文言文教学困境

近年来,传统文言文教学面临着亟需突破的瓶颈,不少教师在文言文中只着重于对学生进行“言”或者“道”的教学,教学目标往往只指向提升学生的文学情趣,体验古代文化的韵味。教师很少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去创设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至于课堂上出现“老师讲得兴致勃勃、学生却听得意兴阑珊”的尴尬现象,而文言文课堂也日渐步入曲高和寡、举步维艰的困境。然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只关注审美鉴赏与创作、文化传承与理解,还要结合语言建构与思维提升。究竟如何调动学生在文言文课堂的积极性,使其愿意参与、敢于参与、积极参与?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创设与现实生活接轨的真实教学情境。笔者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进行教学尝试,以期突破文言文教学困境,通过日常生活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鉴赏,再以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训练表达,学以致用。

二、“读写结合”融入教学实践

书信作为社会交往、思想交流的载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传递信息、沟通情感的工具,学生对书信体写作并不陌生。书信作为沟通桥梁,需要明确写作對象以及写作目的,利用沟通技巧以达到创作文章的目的。不妨将《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与书信体写作作为有机关联,创设任务情境,以烛之武劝说艺术作为教学重点。将教学突破口放在烛之武与秦穆公的对话上,以之为抓手设计教学环节,避免文言文教学“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同时也满足新课标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要求。

(一)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标认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学习课文之前,针对“劝说老师不要在作业繁重的周末布置作文”的这一问题,要求学生结合一定劝谏技巧给老师写一封信。”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课前先行尝试,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表达欲望,此外又能与接下来学习的劝谏方法形成对比,为《烛之武退秦师》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在收集学生作品之后,笔者对其进行分类,对比展示不同作品,让学生进行自评。由学生自主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对劝谏方法进行总结,将抽象模糊的劝说设想概括为具体可操作的劝说方法,引导学生对劝谏方法进行分层次有逻辑的思考,对劝谏方法这一概念也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

这一道课前预热的“小练笔”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引起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与兴趣。有的作品“简单粗暴”,以“作业过多难以完成”直截了当地拒绝,有的作品设身处地分析老师布置作文的目的、委婉动人地表达作业繁重情况下无法高效完成的现状,从而达到劝谏目的。通过小组激烈的讨论以及对优秀作品的逐条原因分析,学生初步概括出劝谏的三步“必胜宝典”——换位思考、以情动人、利弊分析。

(二)引导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总结好的劝谏方法,分析、体会并鉴赏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此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归纳好的劝谏技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抓住“换位思考、以情动人、利弊分析”“十二字箴言”其中一个角度对烛之武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层层剖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由学生自主深入细读文本。在对二人对话分析时,学生产生较强的对象意识,能精准地分析烛之武首先采用了换位思考的策略,抓住秦国进攻目的——国家利益,用“国家利益”来巧妙说服秦王,因为能够打动秦王的关键不是其他,而是秦国能否从中获利。由此顺理成章地理清烛之武的利弊分析——得郑无利有害,然而舍郑却能无害有利,这种站在对方角度的利弊分析才是劝谏成功的不二法门。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对烛之武的用词及语气进行揣摩,例如“敢以烦执事”等,意识到说服的关键必须要在心理上与之接近,通过真诚的述说、真挚的情感博得对方的同情和理解,从而消除戒备、缓和矛盾,达到劝秦退兵的最终目的。

有了前面掌握劝谏方法的基础,学生能够自主、踊跃地进行文本分析,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每个小组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汇报了分析成果,课堂不再是老师的“独角戏”。同时学生更好地体悟到,作为劝谏高手的烛之武,为了实现劝谏目的,同样需要对劝谏对象有清晰深入的了解,并采取得当的语言艺术来实现其沟通目的。而这次劝谏行动与书信体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为接下来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三)结合课后写作创新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在保证基本目的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评价总是聚焦于文言翻译的准确,文章思想的领悟。何不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创造性结合,创新文言文教学评价方式。因此,笔者引用并改编2020年广东二模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运用劝说技巧完成一篇书信体作文写作。题目如下:

围桌共食是我国的传统饮食习惯。但2020年春天,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为此,小武爸妈决定在家里实行分餐制,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

对此,居家正在进行高考备考的小武,陷入了沉思……

请你以小武的身份,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问题给爷爷奶奶写一封信。

这道作文题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又紧密贴合日常生活。同时,以后辈身份给长辈写一封信,劝说爷爷奶奶接受“分餐制”的作文要求,恰好与本课所学劝谏方法不谋而合。以写作训练作为此次课堂效果的反馈,创新文言课堂评价方式。

经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写作构思时已有较强的对象意识,不少同学设身处地,以亲情作为情感切入点。其次能够站在长辈角度换位思考,尊重长辈对共食的执着,同时委婉地表达疫情之下“分餐制”对家人健康的重要性,为对方进行利弊分析,由此击中对方心中的软肋,使得对方放弃坚持,从而倒向利于自己的一方。从此次书信体写作效果看来,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书信体作文真情实感、以情动人的原则,能够从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劝说,摆脱了过去作文中常出现的情感虚伪、内容空洞的问题,获得了文言文教学与书信体教学的“双赢”。

三、课后反思

此次课堂尝试,通过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前练笔来引领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缩小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以学生作品对比引导学生自主评价、自行概括总结劝谏的方法,继而以课文内容进行验证,最后通过作文来检验课堂实效,在课堂设置上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教师强势主导,学生被迫接受的局面。教学内容集中,从练笔讨论到课文讲解,都围绕着劝谏方式的分析,帮助学生强化对话沟通的对象意识,并掌握以情动人、揣摩心理再进行利弊分析的劝谏方法。有了课前创作的实践,调动了学生走进课文的积极性,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再游离于课堂之外。通过课后作文训练,结合现实检验学习成果,整个课堂将“学”与“用”巧妙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突破,在创作中感受成长和进步,不仅突破了“以传统的文言翻译作为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的困局,更创新了文言文课堂的评价体系。

笔者始终坚信,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才是语文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和目标。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离不开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尝试。只有将语文融入生活,学以致用,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从而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新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019.7重印)

猜你喜欢

学以致用文言文教学以读促写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中职《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
初中科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探究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