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境筛查患者膳食营养调查
2021-09-10刘欢欢李昕连林娟王双林贾俊亚刘燊周凯丽
刘欢欢 李昕 连林娟 王双林 贾俊亚 刘燊 周凯丽
摘 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状况,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定点医院就诊的18~50岁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包括可疑症状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饮食状况,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调查共纳入247人,其中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筛查患者水产类、蔬菜、水果、大豆类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畜禽类、蛋类摄入过量;膳食纤维、硫胺素、钙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男性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及维生素E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及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P<0.05)。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结论: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对其进行营养宣教,并根据人群特点调整饮食结构。
关键词:食物频率法;膳食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营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新近发现的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1]。该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已形成世界大流行。目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发病人数仍在上升,“外防输入”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入境筛查患者归国前所处形势复杂,心理压力大,感染风险高。高危人群更需要合理的膳食营养,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以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2]。本研究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于COVID-19定点医院就诊的入境筛查患者的膳食状况,为提高其膳食质量及改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0年3月25日—2020年6月18日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就诊的247名COVID-19入境筛查患者为调查对象。将具有COVID-19相关症状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定为可疑症状患者,无相关症状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1.2 膳食调查
采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对调查对象食物摄入频率及每次摄入量进行询问,计算各类食物每日摄入量,并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3]编制聚类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调查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下简称“指南”)[4]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5]。本调查采用DRIs中的平均需要量(EAR)及推荐摄入量(RNI)进行评价。食物摄入量低于推荐值下限为摄入不足,高于推荐值上限为摄入过量。能量摄入占参考摄入量<90%為摄入不足、<80%为严重不足;营养素摄入量占参考摄入量<80%为摄入不足、<60%为严重不足[6]。问卷由营养专业人员设计,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方可参加调查。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P25,P75)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 U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 Kruskal-Wallis H 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特征
本调查共招募研究对象247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46人;可疑症状患者211人、无症状感染者36人;学生202人、其他职业45人。年龄23(21~35)岁(表1)。
2.2 食物摄入量
入境筛查患者谷薯类、奶类摄入量达到或接近推荐摄入量。畜禽类、蛋类摄入超过指南推荐量,水产类、蔬菜、水果、坚果、大豆类、水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水产类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者与可疑症状患者其余食物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2.3 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可疑症状患者能量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能量摄入充足。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纤维、硫胺素摄入严重不足,钙摄入量不足,维生素E摄入过量。女性可疑症状患者铁摄入不足。无症状感染者膳食纤维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男性中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与女性中无症状感染者维生素E摄入量均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感染者钾摄入量高于可疑症状患者,女性中两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感染者与可疑症状患者其余营养素摄入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2.4 营养素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
入境筛查患者蛋白质供能比合理,优质蛋白比例大于60%。可疑症状患者脂肪供能比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均处于可接受范围。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高于可接受范围,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可接受范围(表4)。
2.5 饮食习惯变化情况
入境筛查患者疫情期间营养补充剂、蔬菜水果、奶类摄入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3.6%、21.9%、21.9%。可疑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蔬菜水果、豆类进食习惯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疑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主食、动物性食物、奶类、营养补充剂进食习惯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5)。
3 讨论
合理的膳食营养是生命健康的基石,在COVID-19的预防、治疗及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7]。天津市COVID-19疫情期间入境筛查患者主要来自欧美国家,以留学生为主,体重过低比例为22.2%,超重及肥胖率为25.0%。比例均高于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水平[8]。
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特点如下:(1)无症状感染者谷薯类摄入合理,可疑症状患者摄入不足,以女性尤著。谷薯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其摄入量低导致男性可疑症状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女性可疑症状患者能量摄入严重不足,可疑症状患者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但可能存在其他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应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2)入境筛查患者畜禽类、蛋类摄入均过量,其中可疑癥状患者畜禽肉类摄入过量程度较高;入境筛查患者动物性食物中水产类普遍摄入不足,其中可疑症状患者水产类摄入量低于无症状感染者,前者仅为5.7 g,水产类除蛋白质含量丰富,还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适量增加水产类摄入,以替代畜禽类。(3)入境筛查患者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男性摄入量低于女性。蔬菜、水果中膳食纤维含量丰富,蔬果摄入少导致膳食纤维摄入严重不足。自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入境筛查患者蔬菜水果摄入增加的比例大于减少的比例,提示我们疫情发生之前入境筛查患者蔬菜水果摄入量可能更低,应增加该类食物摄入,尤其是男性更应引起重视。(4)可疑症状患者奶类每日摄入量为250 g、无症状感染者为300 g,与“指南”推荐的300 g接近。大豆类摄入不足,2012年中国居民大豆类摄入量为10.9 g[8],该人群不足平均值的1/2,与欧美国家膳食大豆及豆制品摄入低有关。奶类及大豆类为钙的重要来源,除男性无症状感染者外,其余人员钙摄入量严重不足,与王美辰等[9]的调查结果相似。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蔬菜水果、奶类、营养补充剂摄入增加的比例较高,可能与入境筛查患者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营养意识有关,但膳食结构不均衡仍较为突出。
动物性食物及大豆类食物可提供易被机体吸收利用的优质蛋白。本调查中入境筛查患者动物性食物摄入充足,蛋白质供能比及优质蛋白比例较为合理。可疑症状患者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较为合理,无症状感染者脂肪供能比偏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偏低。无症状感染者应注意控制脂肪摄入,清淡饮食,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以控制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入境筛查患者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女性可疑症状患者应适量增加主食类摄入,保证充足的能量供应,尤其是体重过低者更应避免摄入不足;增加水产类,减少畜禽类摄入;增加大豆类摄入;增加蔬果摄入,尤其是男性更应注意该类食物摄入。必要时可服用营养素补充剂。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入境筛查患者进行营养宣教,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保证机体各种营养素的供应,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中国医药,2020(6):801-805.
[2]陈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临床应用解读[J].北京医学,2020,42(3):181-182.
[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高严诚.营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7]陈伟,杨月欣,杨晓光,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建议[J].营养学报,2020,42(1):1-2.
[8]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
[9]王美辰,赵艾,司徒文佑,等.中国八城市成人钙摄入状况研究[J].营养学报,2017,39(4):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