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的影响

2021-09-10罗利芳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小学生

罗利芳

摘要:现如今的小学数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需要不断地进步,尤其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能力和成长的速度,在不同的教学思路、教育方法上去积极地尝试。预习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在个人能力的积累过程中,提前一步去了解和适应,避免在新课学习过程中造成太大的压力,要让小学生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上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基于此,本文章对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习惯;课堂影响;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46

引言

课前预习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好预习工作,关键在于预习任务要明确、预习方法要有针对性,以及教师要采用激励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预习习惯的培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的影响

首先,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的把握,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课前预习中,学生会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与过滤,对于没有什么学习难度的问题会自行解决;对稍微有些难度的知识,学生会通过自主搜索资料或互动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就需要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重点学习,这样就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刻的把握。其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课前预习策略的实施,学生能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也可以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互动,进行思维的拓展,这样就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二、小学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主要策略

(一)教师明确课前预习任务

在预习前,教师一定要明确预习的任务以及要求,从而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教师通过梳理课文的重难点再针对性地制订预习任务,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什么、学习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对课文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以增强预习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教学中,笔者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仅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本,还提出了这些问题:1.什么叫百分数?2.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3.百分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4.生活中,大家在哪里见过百分数?5.关于百分数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调动起学生预习的积极性,知道通过预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念

小学数学的预习方面,還需要对观念正确地树立,一定要让小学生在数学的分析和锻炼过程中,从正确的思路来掌握,对不同的课程采取不同的预习方式来改变。例如在《小数的应用》一课教学中,让小学生对于自己家庭的用电情况、用水情况进行分析,小学生发现电费、水费都是一长串的数字,是没有整数的。通过进行搜集和分析,让小学生对小数的知识有一个基础的认知,然后在课堂的分析过程中,教师通过小数的不同表现方式、在生活领域中的不同应用来完成解答,促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记忆力方面进一步加强,针对小数的运用方法做出更好的改善,这对于小数的学习表现出事半功倍的特点。

(三)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预习内容

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就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预习内容。首先教师要明确预习是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学习效果,预习是在课堂前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内容时要避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设计合适的预习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在待提高的状态中,再加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会有差异,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有不同,所以教师在设计预习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

(四)实施科学的预习效果检验方法

随着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教师的检验方法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专业化、科学化、全面化的角度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验。教师的检验方法要有一定的客观评价标准,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给出意见,在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在学生预习之后,在上课之前或者刚上课时,教师应该重视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价,以此起到督促和引导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预习学案,这样可以起到表扬的作用,激励学生向优秀者学习。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的成长和进步方面,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对于小学生的能力进步和思维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自学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要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预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措施[J].新智慧,2019(29):141.

[2]王克娜.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及提高注意力的做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67.

[3]连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26.

(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和义路小学)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小学生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好习惯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我是小学生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