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对策

2021-09-10吴晓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本美术素养

摘要:结合现代教育体制来看,愈来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专业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艺术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美术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被重视的,家长和教师更加关注成绩,导致学生只会应对考试。其实,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中,得到一些缓解,增强学习效率。本文介绍了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存在的不足,对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有效手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校本化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21

引言

现如今,随着教育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让艺术类的学科得到了大众更多的关注。高中美术学科是艺术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但是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常常会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形式固定化,没有新颖性,导致学生对于美术课堂失去积极性,也不愿意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因此,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探究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具有校本化的美术课堂。

一、高中美术教学审美教育中的不足

虽然学校、教师和家长对高中美术教育愈来愈注重了,但结合现阶段高中美术课堂的效果来看,在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审美教育本身对于教师来讲,在设计授课内容的过程中难度比较大,因为审美教育是一种主观意识非常强的课程。在看到同一个事物时,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教育、性格特点、性别、生活经历的不同,对这个事物的主观感受就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审美上是没有标准界限,因此教师不能用统一的审美去要求学生。现阶段,有很多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过于死板和固定化,会按照所指定的课本内容,给学生进行授课,用统一的标准去欣赏美术作品,这种美术教学会限制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追求,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用独特的视角去感受艺术。

(二)授课形式不够丰富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中,要运用多样化的教授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美术作品赏析时,只关注作品的色彩,授课内容比较枯燥,没有对作品的背景进行必要的延伸。除此之外,在授课中部分教师没有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授课工具,如多媒体的运用,在讲课时单纯的进行口述,没有将多媒体工具运用起来,继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期望的结果。

二、高中美术教学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的有效手段

审美教育校本化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是不可缺少的,从各个方面来看,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的。

(一)重视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审美有了一定的认知。在当前情况下,教师应该去了解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审美爱好,才能够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审美辨别力,在艺术素养、艺术情感、艺术追求等方面做好引导,让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美术展现形式中,对自我审美有一定的认知。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想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校本化,就需要让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告知学生怎样从优秀的作品中,寻找值得学习的地方,用正确的方式,增强学生审美辨别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艺术广场和校本探究,当遇到《掷铁饼者》《断臂的维纳斯》《雅典娜神像》等作品时,让学生了解这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去给学生传达艺术理念和作品所展现的精神。让学生用正确的眼光去欣赏这些作品,结合审美教育校本化,逐渐的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力。

(二)加强学生的艺术情感

美术学科教会学生审美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在不断的艺术的熏陶下,学生需要了解艺术家的作品背景和创作灵感,只有仔细观察作品的细节,并与作者产生共情,才能真正体会到作品的内涵、艺术性和想要传递的思想。教师在授课的同时,需要带领学生多去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在美术课堂中,多加入一些传统艺术的内容,将学生的兴致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播放国内藝术的历史文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强化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探索传统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学校在设置美术校本教材的时候,也需要将一些审美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包括书法、国画、油画、剪纸等,加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文化情感。

(三)将审美素养融入到生活中

审美教育融入校本课程是一种教学改革和创新,因此学校创设校本课程的时候,还可以将审美教育作为核心的教学任务,继而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良好的品德,推动审美教育的改革。让学生学会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身边的美好。例如,学生在旅游的时候,可能会去看像九寨沟似的自然景观,也有可能去西双版纳体会民族文化,也有可能去成都感受人文景观,或者去北京的天安门看升国旗,这都是身边的美丽风景。当看到国旗升起时,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崛起,想象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中国的历史认知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象就越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将美术课中学到的审美能力运用到了生活中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审美教育校本化,将审美教育与校本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审美明辨力、审美文化情感、审美情趣的培养,更好地保证审美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钱荣祥.环境工程中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措施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6):63-64.

[2]李慕寒.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0):158-160.

作者信息:吴晓宇,女(1988.12.05—),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美术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校本美术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美术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