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

2021-09-10王君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现美观察方法观察能力

王君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每个年级都有要求的任务。但是从学生的口头或书面表达来看,他们的观察内容贫乏,条理不清,眼中无物。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就成了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实用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发现美的目的。

关键词:观察能力;观察方法;感受美;发现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视、电脑、手机进入家庭,这些高科技产品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了必不可少的家庭用品,许多孩子常常就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的陪伴中度过假期和课余生活。随着孩子对电视、电脑、手机的沉迷,他们把主动感受美丽的窗户紧紧关闭了。等到开始学写作文时,孩子们要么无处落笔,要么语言生涩,要么顺序混乱......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一、品味课文,感受观察的妙处,激发观察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细心观察、描写细腻的范文。在教学这些范文时,我会用心让学生去感受作者们那细腻的笔触,正是来自作者细心的观察,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作品来。

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篇叶圣陶先生的文章《爬山虎的脚》。在学习课文前,我先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一下,学生的表述就是叶子很多,会爬墙。可是问到叶子的形状,爬山虎长着什么样的脚时,学生就哑口无言了。等到学生们再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这样写道——“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才知道作家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啊!再像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何尝不是古人平时观察所得呢?

其实,无需一一列举,几乎每篇课文都离不开作者的细心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更要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体会和学习,明白作者是怎么观察的。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文章的美妙,知道好的文章离不开观察,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二、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能力

每次布置学生的观察任务时,学生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观察后交流的效果并不如意。所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的顺序,观察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1、了解所观察的事物的背景,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

在组织学生观察或参观之前,要向学生介绍观察主体的相关知识。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细致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在布置观察任务时,我发现只是口头的叮嘱没有什么效果,学生只顾着讨论,常常把要观察的内容记得丢三落四。于是我在布置观察任务时,会给每个人发一张观察列表,把观察的目的和内容罗列其上。学生根据表格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全面的、有目的的观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言之无物了。

2、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

无论是观察一件物体还是观察一处景物,都需要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而立体。比如课文《观潮》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观察的,重点写潮来时的壮观;《爬山虎的脚》是按先总体后局部的观察顺序写的,着重写了爬山虎的脚;还有的是多种顺序结合的,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既采用移步换景的观察顺序,又采用了空间的顺序,先写外洞,再写空隙,最后写内洞。

于是在学生的习作中,写《家乡的景色》,采用四季变换的顺序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写《美丽的校园》,能按空间位置的变化写出校园的几处景物,着重描写了美丽的桂花树和花坛......看到学生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观察作文,我心里由衷地感到开心。

3、采用多种方法观察。

在观察中,运用比较、分析、分階段等方法,发现细微差别,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如何能在学生的作文中仍然有趣,就得让学生观察中运用对照、比较、分析的观察方法,使学生的观察抓住特点和重点。比如写《4x100米接力赛》,学生在观察比赛选手的时候,常常觉得言之无物,可以对任务进行分析,把对人物的描写分成神态、动作、语言等几方面,就能让笔下的人物变得丰满、鲜活起来。比如写爱学习的同学,必须观察这位同学与其他同学在学习上的不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位同学善于挤出课余时间看书、解题;写桂花树,可以分成树干、树叶、花朵等几方面进行观察......最后还要注意观察不仅只用眼睛看,而是需要多种感官结合起来进行观察,才能把观察的事物写具体。

4、观察离不开想象。

合理、鲜活的想象能为观察增色不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这些脍炙人口的美文怎么离得开丰富的想象?写蝴蝶兰的花,你想到了什么?写路旁挺立的松树时,你想到了什么?写水中畅游的小鱼时,你又想到了什么?自然而然地运用比喻、拟人的方法去观察想象事物,使观察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三、形式多样记录观察结果,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

在观察活动后,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和观察后的归纳总结。可以是日记,可以是小练笔,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篇作文。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使观察更仔细、认真,观察更真实、可靠,还有利于巩固观察结果,便于学生在观察后对观察结果的反复思考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最好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吧观察的结果读出来,互相比较,在对比中促进观察能力的发展;也可以把好的观察文章贴在展示栏里,作为范文,激发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四、潜移默化,把观察化为一种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你知道教学楼每一层有几级楼梯?今天妈妈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外套?每天上学你要经过多少个路灯?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可以反映学生是否具有观察的习惯。当然,不是谁天生就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习惯的形成不可一蹴而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和学生玩一玩这样类似的观察游戏,比如,校门口的家长来接孩子时会有什么动作和语言;卖西瓜的小贩是怎么吆喝的,是怎么利落的切西瓜的......把生活中有意义的情景或事物用心观察起来,你会发现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竟会如此有趣。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去看春花的娇美,秋叶的烂漫,去赏夏荷的清涟不妖,冬雪的晶莹剔透。愿学生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 安徽 六安 237000)

猜你喜欢

发现美观察方法观察能力
浅谈对体育教育中的审美渗透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开启学生观察之门的策略
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策略
如何挖掘小学语文课程之美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观察初探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