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中的效应研究
2021-09-10朱建武
朱建武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对比法等对对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中的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中主观能动性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兴趣引导训练后,实验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的参与兴趣显著提升;而因传统训练方式,出现部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因训练内容单一、枯燥出现参与兴趣下滑的现象;采用兴趣引导训练的实验组在训练过程中与教练员交流更为频繁;兴趣引导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提升自信程度以及提升合作意识方面效果明显。通过上述研究为提升青少年更好地参与篮球训练时训练积极性提供参考。
1 引言
随着现代篮球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抗性、竞争性以及高负荷性成为了当前篮球训练的主要手段,这种传统的训练手段不仅可以在一定周期内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同时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升也具有一定帮助。由于篮球运动发展范围广,普及程度高等特点,当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篮球训练当中。青少由于生理发育尚处在成长阶段,因此有关篮球训练中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技战术能力都参差不齐,整体方面训练水平较低,同时又因传统训练的目标要求较高,使得青少年在参与篮球训练的过程中训练内容繁杂,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点出发,使得多数青少年因对训练内容的不理解出现“应付训练”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存在,一方面使得青少参与篮球训练的目标感降低,同时也使得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下降。特别是对于训练水平本身就较低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下降直接导致其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出现消极的状态。
兴趣引导训练与传统训练最大区别在于训练目标之间的差异,传统训练更注重青少年篮球技战术能力、身体素质能力方面的提高,而兴趣引导则注重从青少年的主观意识层面出发,以提升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为训练目标。本文对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中的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中主观能动性的特点,为提升青少年更好地参与篮球训练时训练积极性提供参考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实践活动以及认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对某一具体实物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参与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分为对篮球运动的兴趣能动性、意识收获能动性以及参与篮球过程中的情感交流能动性。
2.2 两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利用SPSS17軟件,P值>0.05,两组篮球运动员在主观能动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0.05,两组篮球运动员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0.01,两组篮球运动员在主观能动性方面存在极为显著性差异。通过表1对两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可知,对比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为157±0.82,体重47.2±0.75,训练年限0.45±0.12,年龄10.22±2.7;实验组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为158±0.72,体重48.3±0.12,训练年限0.46±0.07,年龄10.56±2.1。上述数据中包括两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训练年限以及年龄P值>0.05,根据SPSS统计学原理,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进行有关兴趣引导训练在青少年篮球培训主观能动性效应对比。
2.3 兴趣引导训练对青少年训练中的效应
2.3.1 兴趣能动性
对比组在训练前对篮球项目非常有兴趣的6人,较为有兴趣的有8人,对篮球项目因外界存在如家长要求被迫接受参与训练的有1人;实验组在训练前对篮球项目非常有兴趣的5人,较为有兴趣的有9人,对篮球项目因外界存在如家长要求被迫接受参与训练的有1人,以对比组为评判结点,与实验组在非常有兴趣对比差值为1,较为有兴趣差值为﹣1,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实验组和对比组在训练前对篮球兴趣的能动性相一致,在训练后以实验组为评判结点,与对比组在非常有兴趣人数方面对比差值为6,较为有兴趣差值为4,没兴趣差值为2。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在经过兴趣引导训练后,实验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的参与兴趣显著提升,而因传统训练方式,出现部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因训练内容单一、枯燥出现参与兴趣下滑的现象。
2.3.2 参与训练时与教练员交流能动性
对比组在训练时与教练员有关篮球技术方面的交流为12次,在训练时与教练员有关篮球战术方面的交流为2次,规则交流4次,和训练内容无关的交流多达11次;实验组在训练时与教练员有关篮球技术方面的交流为15次,在训练时与教练员有关篮球战术方面的交流为12次,规则交流10次,和训练内容无关的交流多达4次。通过上述调查可知,采用兴趣引导训练的实验组在训练过程中与教练员的交流次数无论是技术交流还是战术交流等方面都较高于对比组,在传统的篮球训练中,教练员一般都采用“多训多练”的方式,以指导者的身份传授学员相关的技术动作,随后学员自行练习,而采用兴趣引导训练的实验组,因训练的内容较为新颖,并且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学员更多时候愿意听取教练员的指导意见,通过意见的给与引导采取最有效的办法,如在“拍球”训练中,防守一方还是进攻一方,都想听取教练员的意见,通过意见的指导选择最为正确的防守或者进攻手段。
2.3.3 参与训练后意识收货能动性
实验组和对比组在训练后对有关篮球运动提升意志品质立相一致,实验组与对比组在提升自信方面差值为7,与对比组在提升自信能力方面差值为3。通过上述调查可知,兴趣引导训练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在提升自信程度以及提升合作意识方面效果明显,因篮球运动本身自带有提升意志品质的特点,因此传统训练与兴趣引导训练都可以达到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达到提升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经过兴趣引导训练后,实验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的参与兴趣显著提升,而因传统训练方式,出现部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因训练内容单一、枯燥出现参与兴趣下滑的现象。
(2)采用兴趣引导训练的实验组在训练过程中与教练员交流更为频繁,在传统的篮球训练中,教练员一般都采用“多训多练”的方式,而采用兴趣引导训练的实验组,因训练的内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通过意见的给与引导采取最有效的办法。
3.2 建议
(1)在进行兴趣引导训练时,教练员要充分了解每名学员的训练目标以及参与训练的目的,在对学员参与训练的目标等进行了详细了解后,根据学员的整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2)选取兴趣引导的训练内容时,要尽可能选用成功率较高的训练内容,避免因训练难度过高导致青少年参与篮球训练时自信能力等方面出现下降的情况。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