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2021-09-10隋晓航
隋晓航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为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内涵性建设,在前期实施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基础上,启动了“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计划。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1)建立课程建设标准,确立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的方向;(2)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3)改革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4)改革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1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引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于2015年10月24日公开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我国95所高校的459个学科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下,其他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也纷纷启动了“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计划,旨在通过实施本校“双一流”建设工作,进一步有效激发师生内生动力和活力,建设和形成一批标杆专业和课程,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体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育“身坚技精”高素质人才之基础。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校体育工作持续更新的中心工作,是“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依托满足高校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健身锻炼、身体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多元体育课程,高校体育持续发挥其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 南陽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6年,南阳理工学院启动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改革的整体思路是特色改革、创新改革,聚焦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以及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主题,打造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截止2019年,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创新性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
从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开始,一是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新建了20个学生体育俱乐部,把俱乐部体育纳入公共必修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俱乐部体育活动辅导内容中,学生按照要求参加俱乐部体育活动,给予0.2个必修体育课程学分,教师指导俱乐部体育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二是为引导学生坚持课外健身锻炼,把学生课外健身长跑纳入到公共必修体育课程成绩考核内容(占必修体育课程考核成绩的30%)。
(2)成功打造“校内外有机联系”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
2017年10月,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的框架内,21个学生体育俱乐部与南阳市体育总会下属35个体育团体实现了实质性对接合作,联合在我校建立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群众性体育赛事联络办公室”、“大学生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站”三个临时性工作机构。三个临时性工作机构依托南阳理工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南阳理工学院“第二课堂”制度,针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项目”、“裁判员、教练员培养项目”、“联合承办群众性体育赛事项目”、“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体育产业合作开发项目”、“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同育人项目”、“社会体育人才进校园项目”、“优秀社会体育文化进校园项目”、“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项目”。经过2年的实践改革,2019年12月,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南阳理工学院体育俱乐部与地方群众性体育组织对接互促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校级验收结项。
3 “双一流”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2019年3月20日,南阳理工学院印发了《南阳理工学院“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提出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是:经过 5 年建设(2019-2023),到2023年,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15个左右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校级一流专业;建设150门左右符合专业发展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校级一流课程。2019年12月,南阳理工学院体育课程(必修)被学校批准为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标志着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进入了全面深化特色创新改革新阶段。
3.1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社会体育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以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体育竞赛、学术交流、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等为途径,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健康评价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在三年内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流体育课程。
3.2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
(1)建立课程建设标准,确立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课程所担负的任务、 所要实现的目标、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与规范、课程修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机制等要素,为课程建设确立目标、指明方向。
(2)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按照课程建设标准要求,以服务培养目标为目的,以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目标为导向,梳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与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打造“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适合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
(4) 改革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紧紧围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机制,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目的。
3.3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举措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举措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研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在前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改革经验,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OBE”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研制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编制与改革方案相适应的基本教学文件
根據新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编制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或修订一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重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新机制,编制一流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程目标达成度组合评价方法。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化师资队伍。
(4)建立以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研究新机制
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教研室内涵性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实施教学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5)开发线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在体育教学网站开辟线上课程教学与辅导专栏,利用网络向学生传送教学视频和相关学习参考资料,开展线上辅导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继续推广课外健身长跑管理系统手机APP的使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6)继续强化新型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推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与地方群众性体育组织联合建设新型示范性学生体育社团,以体育社团为平台,有效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延伸,实现高校俱乐部体育活动与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交叉融合发展。
(7)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开放服务
实现所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免费全天向在校师生开放,增建室外体育设施,拓展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满足一流体育课程建设需要。
4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1 关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既要考虑科学性、理论性,又要兼顾实际可操作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多面广,工作量大,是坚定不移必须要做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培养任课教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能力,这是一流大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环节之一。
4.2 关于课程育人功能的体现
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应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同向同行,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站位,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技能与培养品德相统一。”其次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育人元素,把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4.3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方式
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为契合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应重点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新方式,“应注重目标导向、过程性评价及学生的有效参与”。
本文系2019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体育课程(必修)(南理工院文〔2019〕125号)。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