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纠正的几个思政课认知误区
2021-09-10冯剑峰
冯剑峰
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而思政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该学科的教研员,笔者曾走进几十所学校,参与听课、调研。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这门學科教学中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误区一:思政课高大上而无实际意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永远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实际教学工作中,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从行政管理人员到教师,在思想上觉得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确实很重要。另一方面又认为这门学科很虚空,不能立竿见影。说起来高大上,但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因此,思政课在学校实际工作中不被重视,常常被挪作他用,没有落实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课时。
误区二:思政课重说教而脱离生活
很多人认为思政课就是一门讲道理的课程。印象中的思政课教师,就像一位保守的老太太,板起面孔进行说教。思政课堂冰冷,没有人情味,脱离生活。一些思政课教师,对这门课也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因而,少数课前不认真钻研教材,不研究学情,上课的时候对教材解读肤浅,尽是些大话空话,自己教的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三年级思政课《走近我们的老师》,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老师,学会和老师沟通;感悟老师对学生的爱与付出,学会尊重老师。开课不久,老师就出示一些赞美教师职业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接着提问学生:“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室一片沉寂,老师也不知如何是好,一大会儿之后才有学生举手,所言也无非是一些大而空的话。下课之后,我与老师交流,“这个问题你如何作答,能很快给出答案吗?三年级的孩子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认真钻研教材,就会发现教材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角度入手,回忆“我和老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非常有人情味。执教老师很惭愧,说自己钻研不够,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对于这门课程要加强学习。其实,思政课并非一味说教,而是以生活为源,以人为本,是很有温度的一门课程。
还以这课为例,课堂中,教师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讲一讲、演一演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和老师在学习、生活中相处的片段,重温那些温暖的瞬间,触动他们的情感,教育就会悄悄地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老师的相处并不都是愉快的,教师并非完人,也会有疏忽大意和犯错的时候,这种情况会让学生感到不舒服、委屈、愤怒、难过,学生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教材也设计了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非常生活化、人性化。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说真话,化解心中的烦恼,学会与老师沟通,接受不完美的教师。只有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内心的思政课堂,才能让教育真实的发生。
误区三:思政课内容单调不够鲜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的边界就是德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思政课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注入生活的源头活水。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研究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然而很多教师忙于事务,止于学习,陷入“内卷化”的忙碌之中。思政课堂上,拿起书本,照本宣科。讲到不说谎,讲诚信,就是狼来了的故事;讲到做事要一心一意,就是小猫钓鱼的故事……学生从幼儿园听到小学,从小学低年级听到中高年级,单调乏味。经典故事需要传承,教学中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吸收生活和时代的新鲜养料,让教学内容生动鲜活,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深钻教材,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关注生活资源、时事资源,形成丰富的课程资源。
笔者听过一所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思政课《我认识您了》,课堂第一个环节,师生互动很好。刚入学几周的孩子,老师问他们认识了哪些老师?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喜欢?讲一讲,演一演,效果很好。进入第二个环节,“我还想认识谁?”学生说得很好,有孩子说,我还想认识校长;我还想认识门卫……学生非常天真地表达了他们真实的想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当时,该校校长也在听课,执教教师顺水推舟——“这就是我们的校长”。学生的小手拍了起来。对于学生还想认识的门卫,就没有了下文。我觉得老师错过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校长就在课堂,为什么不能请校长介绍姓什么,怎么称呼,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校长的职责,对学生的期望,现场互动。带学生去见见门卫,或者请门卫人员到教室互动一下,这些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如果利用好这些资源,这节课会生动鲜活而富有实效,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和情感会大大提升。
新冠疫情期间,我市一位教师在线上执教《我很诚实》一课时,选择了一个疫情期间的事例:郑州一确诊病例隐瞒意大利旅行史,他欺骗社区工作人员,说自己并没有去过意大利。本来河南全省已经13天零增长,郑州市已经19天零增长了,一个人让全省的清零记录终结!教师提供这个真实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他为什么要隐瞒欺骗?这样做带来什么后果?对于这样鲜活的事例,学生的感受一定是很强烈的。对人为什么要诚实,不说谎的理解感悟会更加深刻。思政课教师要利用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去吸引课堂中的一个个学生。要有教育智慧,把握住课堂上的精彩瞬间,上好思政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景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状况、教学内容等创新教学方式。
责任编辑/黎修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