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四史”,筑牢大学生信仰之基
2021-09-10李晓晖雷冬红
李晓晖 雷冬红
内容摘要:“学史使人明智,鉴往而知未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其中蕴藏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及带领中国发展的宝贵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四史”工作的重要言论为主要基础,加强大学生学“四史”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强化使命担当,进而巩固所取得的经验成效,不断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明责,勇于担当。
关键词:“四史”学习教育、实践探索、大学生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为“四史”) ,以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内容分别各有突出之处,整体讲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和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历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四史”并不是高远到不能触摸,而是有我们参与,同时也为我们指明前行道路的一段历史。 “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同样,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人,如果不了解历史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极易出现信仰动摇缺失,危及个人、社会和国家。
1.影响大学生学习“四史”的因素分析
(1)社会形势复杂变化
国内外形势相互碰撞,互相交错,世界、国与国、社会形势亦是错综复杂,如今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90 后、00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的普及,对大学生的影响日趋增大,权利、平等、自我意识明显增大,日常生活中实践更加碎片化。如今大学生虽然有着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目前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缺少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认识能力,容易在各种学习压力下迷失方向。
(2)错误思想沉渣泛起
一些针对“四史”的错误言论开始产生,一些社会中的研究者对“四史”的解释更具有错误观点;一些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种错误观点的浸染,迷失了方向,一些青年大学生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竟然开始否认正确思想的观点和地位。
(3)部分大学生学习方法存在严重错误
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四史”学习时,并未把“四史”的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结合起来,并未把中国的发展历程放入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中,對“四史”的学习缺乏最基本的认知,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2.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2.1 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认识到历史教育为谁服务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实现和维护无产阶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高校在进行“四史”教育时也应该以这一主要观点为依据,坚持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如此广大青年大学生才能够准确的学习和把握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和主体,才能够有效的总结党,在发展历程中的历史经,在发展历程中的历史经验,才能够揭示出党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广大青年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当时的中国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才能够学习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发现我们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性。
2.2 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观察历史、分析历史
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状况,此外,还要对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形有所把握。在面对各种繁杂的历史现象中,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去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三观”,采取正确的方法论去学习历史,把握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保证能够准确的解释出历史发展的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最终得出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进而在当代社会中能够有着正确的政治立场,能能够确保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2.3 加强“四史”教育有助于高校育人育才和增强学生使命担当
人才培养是当今高校的主要任务,育人和育才是相互统一的过程,然而其中培育成人是根本,在育人的同时我们要把育德放在第一位。大学时期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因此,把事实教育纳入其中,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因此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四史”、要学习怎样的“四史”、如何学好“四史”这三个基本问题,我们必须要严加思索。坚持用党的优良传统,用伟人事迹,用成功的经验,用历史的教训来教导学生。在教学中,要坚持把“四史”的教育和国家最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紧密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服务。提高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争取培养出更多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3.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四史”
(1)把握历史规律
在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自身应该加强对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学习,理应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整合,全面学习,从而对中国社会整体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认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2)凝聚历史共识
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习“四史”有利于正确理解我国的发展历程,特有的文化历史,能够使得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学习“四史”有利于大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凝聚思想共识,遏制错误思想产生,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方向,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实现统一,构建起完成历史伟大使命的强大思想、文化基础。
(3)学习中做到史论结合
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对党和国家发展的考验也逐渐增加,改革发展的道路也更加艰辛。因此,学习“四史”能够帮助我们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做到史论结合是新时代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使命和新要求。
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该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学校的学习方法,通过理论知识、教育培训的学习,落实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得对事实的学习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此外,广大青年大学生应该结合时事特点,创新学习方法,更加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四史”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更加生动,具体。最后应带领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中做到守正创新,凝聚学习力量,回馈社会。
4.高校应如何开展“四史”教育
4.1 把握“四史”教育的正确方向,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四史”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四史”的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般的教育,而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的政治教育,在各高校开展“四史”课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要把坚守正确的政治方放在首位,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授课的目的,主要是教导学生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了解中国为什么把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到当时的中国人民为什么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当时的中国人民会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引导学生建立对我们国家制度的认同感。如今看来,在“四史”教学的方面,有一些高校还有着不清楚甚至错误的认知,同时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因此,加强“四史”教育,高校必须把坚持正确的方向放在首位。
4.2 把握“四史”教育的针对性,着力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利于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广大青年大学生对高校教育的认同,有利于促进自身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对于高校教育来说,能够传授正确的知识观点,指导学生能够理解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四史”教育的根本目的
高效在讲授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解决热点问题,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另外要转变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的多样化,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
4.3 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着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步入新阶段,各大高校开设“四史”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根据国家发展的形势,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共同理想紧紧联系起来,把实现个人成才和中国梦联系起来。
所以高校进行“四史”教育,首先要从党的历史理论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高校进行“四史”教育和当代中国的实时热点紧密结合,虽然高校的“四史”教育教授学生历史知识,但不仅仅局限于此,它的根本立足点是服务于当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因此,育德育人、以古鉴今就成为了“四史”教育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高校对“四史”教育的重视对大学生的成才成人和争取历史观的树立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结语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历史。当代青年大学生只有认真学习“四史”,掌握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才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继承者,才能够保持动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
[2]田克勤,郑自立.在历史与理论的贯通中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好“四史”的论述[J].思想理论教育,2020(07):11-17.
[3]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9-08-15.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5]涂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探究[D].教育科学论坛,2019(9) :46-49.
作者简介:作者一:李晓晖 女 汉族 山东济宁人 1999.9 学生 国际商务专业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作者二:雷冬红 女 汉族 广西桂林人 1986.10~硕士研究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助理研究员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