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教育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初探

2021-09-10陈加志

当代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幸福感中职体育

陈加志

以幸福教育理念引领和把握中职体育教学,阐述中职体育教学与幸福教育的关系。旨在为提升中职体育教学有效实施幸福教育提出可行性途径,勾勒中职体育教学中实施幸福教育的新模式。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过程等都具有特殊性,中职生在校的幸福获得和幸福体验,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幸福教育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课堂是学生学习最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幸福感体验及幸福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来源地。体育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部分,也必然是幸福教育构成要素。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幸福教育,提高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让中职生健康成长发展、有幸福获得感是中职体育教研的重要课题。

1 幸福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联

幸福教育是以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享用幸福的人。中国科学院孟建伟教授认为:幸福教育就是一种将幸福视为最核心和最终极的价值理念的教育。幸福教育是目前中职教育体制改革中重要的内容,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

“健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体育具有外塑体格,内塑人格的价值功能,这决定了体育与幸福教育的深度关联,决定体育在幸福教育中重要地位。体育课的实践性决定了它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快乐,体会幸福,体验生命的价值。因此,中职幸福教育需要体育教学的加盟与发力。

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可能是影响学生运动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提供学生选择及做决定的机会、以学生观点思考、创设学习团体、支持同伴合作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关联需求及胜任需求等基本心理需求,可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力、满意度及运动幸福感的感受。与之相反的是,体育教学时的控制性行为会带来负向的运动幸福感和心理体验。可见,体育教学需要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

2 幸福教育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实施途径

2.1 确立幸福教育观念,回归体育教学本源

教育观念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新时期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幸福教育观引领,应该建立起为学生健康、快乐、幸福而教的教育观。中职体育教学不只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更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和促进学生幸福体验的人文价值。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建立“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幸福”的新思维,从而使中职生逐渐走出以往失败的心理经历体验,建立起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进而建立体育兴趣、习惯、能力与终身体育意识,体验体育真谛,享受体育赋予人类的礼物:健康、快乐、幸福,真正实现“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极目标。

2.2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幸福课堂

建构幸福课堂是实施幸福教育的重点。在体育课中实施幸福教育时,要从幸福教育的本质出发,针对中职生的成长特点,遵循科学性与原则性,在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教学感染力提升上着力,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们放松与期待的课堂。一是优选内容。教育部体卫司司长王登峰对体育教学内容提出“两个凡”的观点,即“凡是孩子们喜欢的,凡是能够达到锻炼效果的一律是百无禁忌”。学生喜欢的又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的教学内容是构建幸福体育课堂的重要元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从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学生喜爱,又具有良好身体锻炼效果的体育内容与方法就能促使学生主动学、快乐学、高效率地学,以构建幸福课堂。二是分层教学。针对中职生敏感易冲动、自卑易放弃的心理特点和体育知识技能水平较差等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把体育学习上的技巧性要求与强度要求依据对象差异进行分层,把握好基础性训练强度底线。一方面保障充分照顾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能使得体能卓越的学生在体育学习上获得更大自由与更多的挑战性,而体能一般的学生减少其学习上的阻力和困难,消除其畏学心理,从而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三是激励学习。给予学生恰当的激励能更好地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习幸福感。可采用目标激励机制、环境激励机制和个体激励机制等,中职体育教学可用台阶目标、量化达标、奖惩分明,表扬主导、榜样引领等激励法,让个体自由得到满足,幸福感自然出现,内视自我形成积极刺激。如针对中职生弱势心态,常采用“三关”激励(关心、关注、关爱)法等。

2.3 客观公正教学评价,提升学生幸福感

中职学生对学校体育评价越积极,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感受。积极的教学评价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鼓励,展示学生能力,促进锻炼和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参与的幸福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得到加强。目前,中职体育评价有技术性标准评价、过程性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以及网络虚拟评价等形式,这些评价方式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直观发现不足和差距,發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避免教师的主观评价不良影响,又能避免应试体育评价缺陷,构建客观评价和评价通道,以鼓励学生,建立学习体育自信,形成公正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心愉快地投人体育学习和训练。

2.4 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人际关系越融洽的个体所体验到的总体幸福感就会越高,同伴关系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整个人际关系的核心。师生关系越好,中职生感知到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就越高。体育教学在建立师生关系网络、创设融洽的交往气氛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纽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契机,根据需要可开展互助型比赛、拓展训练和集体游戏等,如多人绑腿共行、信任背摔、过电网等集体互助活动;拔河、集体跳长绳、篮球等集体比赛项目,这些都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融洽同学关系,让课堂充满快乐与激情的作用。只有师生情感相互感应,相互激荡,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幸福感。

2.5 培养幸福的体育教师,提升体育教学幸福感

幸福教育是需要通过幸福教师去培育学生拥有幸福人生而需要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获得幸福能力的教育。幸福教师才能培养幸福的学生。幸福教育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教师自身幸福指数的高低,只有教师具备了应有的特质与品格才能承担起幸福教育的责任使命,培养出幸福人。教师工作的幸福程度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激情、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展开和幸福教育的成效。因此,实施幸福教育迫切需要培养能适应幸福教育的教师,要切实加强中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精神境界;要注重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价值,提高幸福教育的能力和方法。只有幸福的体育教师,拥有幸福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热爱,拥有激情,把体育教育当作幸福体验,幸福教育才能结出硕果。

总之,中职体育教学应该在幸福教育理念引领下,秉持积极创新的精神,以中职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心理情感的把握和引导,采取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营造幸福课堂,让学生爱上体育,乐于体育,主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并使学生感受幸福、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达到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工商旅游学校)

猜你喜欢

幸福感中职体育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