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造纸与高校文创设计课程的融合方式探索
2021-09-10张佳轶关小姣杨柳
张佳轶 关小姣 杨柳
【摘 要】古法造纸技术作为我国一项传统工艺,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棠云纸作为中国古法造纸的一种,在明代永樂初年已有,是古籍图书的最佳用纸。但如今整个棠云也只有袁恒通一家还在造纸,成了棠云纸最后的守望者。为了使更多的人知道棠云纸,了解棠云纸,并参与到保护棠云纸的工作中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传承可持续性设计教育的视角对这一工艺进行研究,有助于从理论高度挖掘传统工艺的现代文化价值,探析互联网和新媒介冲击之下,传统古法造纸工艺如何与高校的文创设计教育课程相结合发展,寻求工艺传承的创新发展之道,与此同时,对抢救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修复纸质文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棠云纸;古法造纸;高校文创设计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作为我国古代民间传统工艺,古法造纸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在现代社会和互联网语境中,传统的古法造纸工艺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困境和传播危机。如今整个棠云也只有袁恒通一家还在造纸,成了棠云纸最后的守望者。袁氏作坊古法造纸的制作工艺保存完好,需要利用新媒体传播民间工艺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棠云纸,了解棠云纸,并参与到保护棠云纸的工作中去。创新工艺传承路径,探究传统古法造纸工艺如何与高校的文创设计教育课程相结合,对民间文化传播与继承发展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就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国内外的学者虽然论述过保护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也有相关专业视角下对古法造纸的价值分析,但整体上将古法造纸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较少,且基于传承可持续性设计教育模式的研究视角更是少之又少,对于古法造纸技术如何融入高校文创设计教育课程的研究,尚未有结合具体的高校进行实际案例推广,由此可见,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亟待丰富和完善。
(二)研究目的
古法造纸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本项目顺应新时代教育要求,基于对传承可持续性设计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希望能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以棠云纸为例,将袁氏作坊古法造纸的工艺融入到可持续性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再结合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棠云纸,并参与到保护棠云纸的工作中去,有效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项目选取奉化袁氏作坊为实地考察对象,以袁氏作坊的整套古法造纸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搜集、实地调查法等方法,深入了解棠云纸的制作流程,体验古法造纸的生产工序,并对宁波天一阁图书馆馆内现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寻找袁氏作坊古法造纸技艺与高校的可持续性设计教学之间相应的融合策略,最后提出相关的教学改革建议与方案。
(二)研究实施与步骤
1.首先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对可持续性设计教育模式当前的改革研究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搜集国内外类似的案例,并分析非遗项目融入普通应用型高校的文创设计课程的可行性,梳理成功案例的策略与改革方式。
2.其次,派遣研究小组到奉化袁氏作坊进行实地考核,先让小组成员进行研究性学习,体验古法造纸的制作工艺,模拟线下教学活动,并就造纸成果进行参评,或者是相关的文创设计制作。通过模拟课程的课后反馈情况,总结这些实践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并就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
3.最后,将所有研究和探讨出的策略和改革方案通过小组访谈法,进行有效测评,并应用到试点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中,联系线下企业加盟,通过对课堂试验结果以及文创成品的流向进行记录,最终就袁氏作坊古法造纸技艺与高校的可持续性设计教学之间相应的融合整理出完整而清晰的策略建议。
三、研究结果
通过对高校学生所模拟的线下教学活动,以及课后所提交的五组相关文创的设计,笔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度访谈,得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丰富课堂形式,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教学
棠云纸作为一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保护价值,然而由于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到奉化袁氏作坊去感受造纸氛围,体验造纸流程,这就需要利用技术来加以辅助教学。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不仅可以使云棠纸文化以数字的形式永久存在,而且也便于更多的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深入了解云棠纸。随着近几年许多领域对智能技术进行的交叉应用。笔者发现利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亲临现场”的体验教学,也是符合当下时代背景的一种发展态势。学生不仅在校园里就可以体验到古法造纸的过程,还方便老师随时讲解,学生后期还可以反复观看,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沉浸式体验丰富了课堂的表现形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文化体验也逐渐变得易感知,这对于古法造纸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增设考察实地,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学习模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的感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目前开设文化创意类课程的院校较少,且课程受众对象主要为设计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古法造纸一知半解,甚至从不了解,但他们对于可以实地体验造纸过程,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笔者认为,为了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有条件的高校应该与非遗或文创相关类型的企业间形成校企合作,在学生对应课程方面增设实践部分,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只有通过相关实践活动,才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古法造纸的了解,传扬古法造纸的文化,与此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就业、社会发展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进行造纸参评,提高学生参与文创制作的兴趣
经过学生的线上学习和线下体验后,笔者发现,最后的學习成果还需要经过相关老师和学校的验收才能实现教学闭环,透过学生所提交上来的文创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任何文化体验与感知最后还是要落实到作品中,以文创成果的形式所表现才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经过造纸参评,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古法造纸及其运用的二次检验,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古法造纸的方式与方法,开拓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文创制作的能力。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奉化袁氏作坊的深入了解与实地考察,基于对传承可持续性设计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让学生走进古法造纸,近距离感受棠云纸的制作流程,体验古法造纸的生产工序。经过对学生线上、线下教学以及课后反馈的分析,寻找到袁氏作坊古法造纸技艺与高校的可持续性设计教学之间相应的融合策略,从丰富课堂形式、增设教学体验实地以及开展造纸参评的必要性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和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者和高校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浩明.基于环境伦理的可持续设计教育[J].设计,2020,33(11):105-107.
[2]成春晖.文化传播视角下古法造纸工艺传承创新研究——以周至县蔡侯纸为例[J].传媒论坛,2020,3(10):129-130.
[3]唐溢惟.思政教育视域下古法造纸的教育传承[J].艺术科技,2019,32(11):63+118.
[4]曹树进.老河口木版年画与漳河古法造纸相融合的文创研究[J].智库代,2019(01):258-259.
[5]宋扬,卢倩雯.半岭堂古法造纸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设计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405-410+453.
[6]谢菲.论欧洲可持续性设计教学模式及其启示——以诺丁汉大学和湖南大学建筑设计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5(01):54-58.
[7]顾静,薛媛.贵州丹寨石桥古法造纸技艺溯源[J].兰台世界,2014(28):107-108.
[8]《纸张保护指南》首次发布 保护古法造纸[J].华东纸业,2013,44(04):60.
[9]刘天蓉.保护古法造纸技艺的《纸张保护指南》首次发布[J].纸和造纸,2013,32(07):92.
[10]陈希.对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艺海,2013(0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