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池塘
2021-09-10刘占龙
刘占龙
在东北滨州铁路沿线旁,距肇东以北30公里处,有一个独具特色的小镇——宋站镇。在这个小镇东南角的火车站旁,有一个让小镇人魂牵梦绕、引以为傲的池塘。
这个池塘,一直植根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它南北长200余米,东西宽150余米,深平均二米左右。至于它形成何年何月因何而成,是否与当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帝俄修筑东清铁路时在此建站取土有关,也无从考证。
如今,我已白发赢巅,垂垂老矣。想想那时,我还是个上房揭瓦、年幼无知的孩子,每逢父母领我出门去火车站上车经过此处时,就能看见池塘边蒿草丛生,蚊蝇乱舞。水面上懒洋洋地簇拥着一片片绿色的黏稠漂浮物,并时而发出一阵阵恶臭,弄得行人赶紧捂起鼻子,加快脚步,匆匆而去。
可五十余年后的今天,当我和老伴从千里之外的佳木斯市回老家再次踏入这块土地时,让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
沿着池塘边沿,傲然挺立着两排大叶青杨。青杨树中间是一条近两米多宽用水泥红砖铺就的人行路,在午后太阳的辉映下,映出了点点的红光。人走在这犹如红毡铺地的路上,阵阵微风拂面,棵棵青杨树枝头上心形的大叶子哗哗作响。此时,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自己离乡多年,这层淡淡的红毡是专为我而铺就的吗?那青杨树风吹哗哗的响声是专为我归来而鼓起的欢迎的掌声吗?我本一介平民,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受之有愧啊!眼望脚下这红色的路面,蓦然,我的心涌起了一股股红色的热浪,燃起一缕缕“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淡淡的乡愁。
抬头望去,池塘里水波荡漾,一条条或红或黄或白的小金鱼,浮游水中,一会儿悠闲地摆着尾巴,吐着泡泡;一会儿钻出水面露出小脑袋,张着圆圆的小嘴吮吸着外面新鲜的空气。
脚走在池塘西面的边缘上,不经意间,你就会看到一两只青蛙哗地一声跳入水中,随后在它落水处就会荡起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池塘对岸,你还会时时听到青蛙“呱——呱——”的鸣叫声隔着宽阔的水面在空中回荡。
池塘,最令人乍眼的要数高高的芦苇了。你瞧:一片片,绿里透着黑。等它倒映水中,也是一丛丛的墨绿,细一看去,犹如一块块绿色的宝石静静地横卧在水底下。这些凸出水面的芦苇,风一吹,来回摇摆,恰似水面上激起的一簇簇绿色的波浪。苇杆上趴着的蝈蝈,时而露出峥嵘:头顶两条长长的触角,露着圆鼓鼓的大肚皮,小巧玲珑,简直碧玉雕刻而成。更令人称奇的是也不时煽动起背部两只长长的绿翅膀,“蝈蝈蝈”不住地叫,叫声清脆明亮,悦耳动听。
碧波上,墨绿色的水鸭子三五成群,小艇一样在来来回回地穿行。偶尔,在它们的头顶上,“嘤嘤”“哑哑”“呖呖”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水鸟一边盘旋,一边鸣叫。
于是,整个池塘蛙声、虫鸣、鸟叫,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犹如举办了一场大型动物交响乐,回荡在小镇池塘的上空。试问,这场交响乐是专为我的归来而举办的吗?我不敢有这样冒昧奢侈的想法,只不过是一场感悟罢了。
“你还在那愣着干什么?”这时,妻子在一旁赶紧提醒了我一句,我这时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方才已完全沉浸在那美妙的乐曲声中,而不能自拔。
近处,紧靠池塘西南边有一块近似正方形平地从林阴小路边沿一直延伸到水中。这块平地,犹如一个三面环水的小岛,岛上建有一个广场,红砖铺地。南北两侧,直立的水泥桩上用上下两道铁索环绕链接;东侧从南到北在一个用钢铁焊成的架子上,镶嵌着“宋——中国唯一一个字的火车站”十一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特别是那个“宋”字,远远超过其他几个字的两倍大小,不但有别于其他几个字的银白色,而且涂上了鲜艳的红色,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这个地方是小镇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无论是早晨饭前还是晚上饭后,男女老少都会从镇里四面八方潮水般汇聚到这里。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年迈的老人,晚饭后都涂红了脸蛋,身穿大红大绿的衣裳,腰间扎着长长的彩带,唢呐声一响,就兴高采烈地扭起了传统的大秧歌。此时,天空中将要落山的太阳更加红艳,给大地上的一切都化上了一层淡淡的红妆,再看看这些老人满面红光,比傍晚的夕阳还要灿烂。
紧靠池塘东側南北方向横卧着一座与池塘长度相同的小桥,桥面一律用条形木板铺成,涂着黄色。桥面宽2.5米,桥两边每隔两米直立着一个方形的铁柱子,高1.2米,柱子涂着酱色,柱子上面坐落着一个酱紫色黄色的圆球。两柱子中间,上下用4根银白色的铁链相连,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游人的安全。这座小桥浮在水上,人走在桥上,犹如人在水中游,顿时让人感到心胸开朗,既惬意,又别有一番情趣,令人陶醉其中。
此时,我站在齐腰高的桥头上,手把着桥栏,眼望池塘里的一切,简直置身于世外桃源,心里陡然生发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池塘啊池塘,你就是小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你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浸润了每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你谱写了小镇昨日的文明与辉煌,你展示了小镇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