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策略
2021-09-10张金艳
张金艳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拥有良好且有效的倾听能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而学生拥有良好且有效的倾听能力,既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接收和处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能力,还可以提升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有效倾听习惯和能力,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接收并学习知识与技巧。
【关键字】小学数学;有效倾听;策略
引言:倾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与品质,低年级小学生学会倾听可以更好地学习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与技巧,也可以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倾听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发展,进而使得学生感受到倾听在自身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中接收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的现状
1、学生容易转移注意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这样可以更好地倾听与学习课堂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要想拥有良好的倾听能力,需要拥有较强的注意力。然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十分好奇的时期,在数学课堂中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低年级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或许不会将注意力放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上,在同学发言时,也可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内容上,而是放在教师或同学的造型、衣服等其他事物上,从而难以对教师和同学讲述的内容进行有效地倾听。
2、学生的心智不太成熟
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心智也不太成熟,拥有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在小学数学教师提问时,踊跃发言并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而没有注意并倾听他人的回答,还有可能打断别人的回答。低年级学生打断他人回答的这种情况,既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也会有可能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視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教学,培养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使得学生感受到有效倾听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的意识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的策略
1、进行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倾听兴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情境教学,吸引学生的兴致和注意力,调动他们倾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低年级学生较为活跃的心理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他们的兴趣创建合适的场景,提升他们倾听的兴致,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倾听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一些对他们来说较为新奇的事物,进行情景化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使用扑克牌进行教学场景的创建,让他们可以更具体的了解并认识10以内的数,提升他们倾听教学内容的兴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扑克牌是较为新奇的事物,容易被其吸引注意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扑克牌,能够使低年级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倾听教师讲授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接收和学习知识中感受到有效倾听的重要性,从而使得学生的倾听能力得到有效地培养与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2、结合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倾听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如果仅仅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讲述,而在教学过程中未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那么或许会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致和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述的内容倾听的兴致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实际生活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情况的基础上融入教学实践中,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倾听欲望,提升学生的有效倾听的能力。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有关生活中买衣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学习的知识计算应花费的钱;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套圈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在道具上写下一些数字,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小学数学教师合理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或设计问题,不仅可以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还能够引起低年级学生主动倾听教师讲述的内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倾听欲望,提高他们有效倾听的能力。
结束语
低年级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可以集中注意力,耐心听人说,明白他人表达的意思,那么会有更好地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要培养低年级学生有效倾听的能力,教授小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提升低年级学生倾听的兴致,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有效倾听能力的策略[J].读与写,2019(06):92.
[2]陈丽凤.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倾听习惯培养的对策[J].新课程,20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