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素养课堂培育模式

2021-09-10黄海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32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学科素养

黄海

摘  要:素质教育是基于教学实际需求和健康发展的方向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现状有所改善,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尤其是一些综合学科对学生的内在核心素养要求较高,在教育的各个阶段中,小学阶段是培育学生思维意识的最佳时期,通过创设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的主要学科,对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乏味,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成绩下滑,不利于今后更高阶段的学科学习,本文就小学语文素养培育模式为课题进行有效分析研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帮助性的结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养;课堂培育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小学各个学科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提升学科素养方面有很大空间,需要教师寻求方法去引导和启发学生,下面我们结合小学语文素养培育现状给出相应改善措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为了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输更多的知识,往往不给学生当堂训练时间,然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知识点,往往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业,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造成师生之间一个管说,一个管做,完全没有互相交流的欲望,同时过多的课后作业也会给学生造成学习语文的心理负担,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实际上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主要获取知识和实训的环境应该是多人环境,语文学科仅有深入感悟文章才需要独自静心完成,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自身语文水平。

还有一些教师乱用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多媒体教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普遍应用,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多媒体教学都是为了迎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素质教育下多媒体教学的内涵,包括其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传统教育留下的“无交流,无沟通”的关系,更好的让学生亲近老师、乐于和老师沟通交流,许多学校的老师每逢上课必用多媒体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课时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一些需要学生自行想象和感悟的文章,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进行引导,进而让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所以,科学的运用课堂模式教学,是对于学生负责的表现,更体现了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程度。

二、小学语文素养课堂培育有效模式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实际上也属于一门综合艺术学科,艺术学科就不能脱离美感,学会审美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汉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字语言,能够通过几个词语就表现出微妙的情感,多见于文言文和古诗中,所以教师要重点将审美教学在文言文和古诗中挖掘美,并结合实际生活诠释给学生,在过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很多教师往往都偏向于对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更加重视,因此没有注重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新课改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也给未来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方向,所以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尽可能的依靠文本鉴赏以及阅读鉴赏等方式,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借助于这些方法来不断增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一去二三里》邵雍的名作:”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简单的数字按照顺序排列,加入景物描写,竟然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汉字美妙的地方,在讲解这首古诗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所曾经所见到的相关景象,并深入感悟和理解,逐步提升审美能力。

(二)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堂上的反映不太关注,导致了盲目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打开和学习兴趣都没有好处,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在教育行业不断的进步下,在众多老师课堂实践经验的总结下,在学生受教需求下应运而生,小组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一方面是小组成员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在学生与老师的互相交流中,老师能够察觉到学生的思路,并进而拿出有针对性的区域教学方法,而学生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小组成员和另外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这是小组成员作为一个小团体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的体现,间接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写作兴趣与情感的培养。语文素养最直接体现在写作部分,因为无论是字词、阅读还是古诗,都是单项练习,而只有写作可以综合以上其它部分来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观察生活和融入情感的写作能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同时要注意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将生活中的趣事写成简短的文章,然后再语文课上让同学们一起分享,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至于情感融入,则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下意识的观察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利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如比喻心情好——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比喻肚子饿——它不停委屈的叫着,通过这种引导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翠莲,张春龙.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35):28.

[2]谢莉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285-287.

[3]朱秀丽.浅谈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20):189-190.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学科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