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影》内容与场景赏析

2021-09-10吴玲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人文价值情感共鸣历史背景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毫无疑问是一篇现代文学散文佳作,本文主要叙述了父亲几年前送作者离开去上学的事情,从一个父亲的背影出发,重点刻画了父亲站台送别时发生的一个细致场景,从而渲染了感人至深的拳拳父爱之情。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手法、情感共鸣、人物刻画、人文价值五个方面来赏析《背影》这篇文章。

关键词:历史背景;艺术表达;情感共鸣;人物刻画;人文价值;

一、历史背景

《背影》一文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所著,所记述的是1917年父亲送他北上读书的场景。1917年,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虎视眈眈,民族危机,战争危机,生存危机,各种危机挤压着民众的心灵,人民生活困苦潦倒,内心惶惶不安。从《背影》中可以发现,当时的社会基调是灰——白黑交错层叠造就的灰。从字里行间“父亲丢卸了差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澹”、家中“满院狼藉”、父亲奔走南京“谋事”,便可发现,当时作者家中日子过得较为艰难。然而,在《背影》中,灰色的时代背景和艰苦的生活掩盖不了人伦父爱的光辉,反而令这色彩在灰色的背景里显得更加的珍贵和令人向往,也令人愈发珍惜。

二、艺术手法

《背影》一文最妙的就在于白描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对于父爱之情的刻画,白描手法的魅力便被极大的凸显出来。文中在描写父亲给作者买橘子的这个过程,在写作刻画方面,没有刻画过多的风景,没有冗余的对话交流,没有过多的描叙人物心理活动。而将对话、心理、环境,一切的重心都紧扣和环绕于父亲的行动。那个全文刻画的中心——父亲的背影,从蹒跚的“走”,慢慢“探身”,“攀”着上面,俩脚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多个动作的刻画,即细腻入微,又传神。这种不求华丽,务实朴素的人物刻画,着实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身临其境,且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读者如此真实的感受到了父亲这颇具“波折”买橘之路。

虽然《背影》里面描述的事情是发生在1917年,作者父亲送他北上读书的时候,但是文章却是写于1925年,即使隔着多年的时间,作者却也丝毫没有模糊了当时父亲的背影;对于父亲一系列的动作:“蹒跚”,“探身”,“爬”,“攀”,“向上缩”,“向左微倾”,作者的反应是:“泪很快地流下来”“赶紧拭干”,记忆如此清晰,从侧面也可以反映作者对于这个背影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朱自清先生刻画的背影不是高大伟岸的背影,相反的,而是一个父亲一个惨淡的一个略带艰辛的背影,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勾描了生活中的平凡,传递最真挚的感情,或许让身为孩子的读者,不禁心里一揪,产生了共鸣,因为这父亲的形象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便是“真”,令人止不住的发散了思维,产生共鸣。真在哪儿呢?在于全文对于事件描述选取上,文中记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碎的小事,托付茶房照顾自家孩子,与脚夫讲价,临行前对孩子不放心的细细的嘱托,给孩子买橘子,平凡而常见的小事儿,却也是越平凡越容易引起共鸣,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

《背影》短短一千来字,内里凝汇的感情含蓄却也浓烈,字少却也不耽搁它余韵悠长,令人回味,绵绵的父爱之情萦绕心间。文字质朴却也绝对不能说他简单,让人小瞧了去。相反的是,正是因为这朴素的表达,不留丝毫夸张的表述,没有从其他方面的细细刻绘,却到达了如此浓烈的效果,令人不住的感慨朱自清先生的“功力”深厚。另外,文章采用了文白间杂的写作风格,在词语的选取十分的精致,就如对于父亲丢了差事的表达,选取了“差事也交卸了”,抵押典当用“典质”作为阐述,对于失业选用“赋闲”来表达等等,多处都体现作者选词的雅致,更加委婉的表达当初家中的囧境,和父亲的失业。文白夹杂的风格也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气息和特色。

背影的写作特点是在叙事中“情深”。毫无疑问,背影是全文刻画的中心,也可以视为文章的线索,在文章中前前后后一共出现了四次。首先,在文章开头,作者便点出父亲的“背影”,这个是作者记忆中的父亲的“背影”,为文章渲染和营造了作者对父亲思念的一种感伤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并且引出话题“背影”,为后文做铺垫。

接着,第二个背影,即为全文的重头戏,是凝聚着是作者浓烈而深刻的感情而细细“打磨”和刻绘的父亲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露出的“窘态百出”,对比在面对儿子时,却是拍拍身上的泥土,像个没事人儿似的“故作轻松”,而儿子看见父亲蹒跚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泪”却又赶紧拭干,怕父亲发现。此时,父子之间的情感羁绊便更加的显露无疑。第四个背影是父亲离开时,作者看着父亲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后,又再次忍不住流了泪。这两处的背影的描写便似引爆了“情绪炸弹”,把全文情感引入最高潮。最后一个背影是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读完父亲的信,在极度的思念中,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结尾再一次出现的背影,正好与文章开头的背影相呼应,使背影在读者心中的印象更加的深刻,引起读者们的共鸣。

三、情感共鸣

背影的这篇文章的流露宣泄的情感令读者不自禁的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生活向来是不易的,但是在孩子面前,他们却永远都是坚强的样子,没有向孩子抱怨过生活的苦与累,所以在孩子心中他们总是精神满满的模样。时间匆匆而去,它令孩子们渐渐长大,但是,无情的岁月同时也让父母渐渐老去。调皮的白丝不知何时藏进临父母的发间,在孩子们不禁意间侧头时被发现,想主动提议把它们“揪”出来,只是,“揪”的是头发,但又仿若“揪”的是孩子的心,让他们鼻子微酸,眼眶也不禁润了。这情感就如朱自清先生看见的父亲蹒跚的背影,孩子们同样的是在不禁意间就看见了他们父母的脆弱,对比在心中他们向来高大的样子,更令孩子们感到心酸。

四、人物刻画

背影在对于父亲的形象刻画是非常成功的,他让读者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人物的刻画应该详略得当。人物刻画主要可以从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五个方面进行。在背影当中,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其次是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辅助侧绘。文中描绘得最细腻便是父亲一系列的行動上,对于父亲的服饰方面,仅仅简单描述了几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在语言方面也仅有几句交流,并不多。虽然不多,但足以,因为这些都是在为动作描写辅助,一切都是在紧扣人物的行动。几句简短的外貌描绘足已在读者心中勾勒出一个具体的背影,然后再加上后文细致的动作描写,就如同照片到电影的跨越,由静态到动态,这不是就是所谓的生动形象吗?

五、人文价值

《背影》这篇文章对于读者而言,它的人文价值在于其两个魅力。其一为独特的文学魅力,即“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写作风格。其二为情感魅力。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世界里,现代人们的心灵或许比之从前的时代的人们,大概会更多一些的浮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 ,人们处于浮华的世界,可能会更容易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背影》这篇文章有利于审视思考儿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链接。作为孩子,最近有好好的关心父母吗,有注意到父母也在他们成长的同时,慢慢变老吗?是否有意识到现在的他们需要儿女的关怀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背影》也具有其社会意义,因为现目前中国的空巢老人现象变得愈发的严重,愈来愈多的老人孤独而居,所以需要让现在的人们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曾经为他们顶起一片天的父母也会有脆弱的时刻,爱在他们面前故作坚强的父母也会老去。而在他们老去的时候,孩子们应该给予更多更多的爱。而《背影》被选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本当中,应该也有这一个意义所在吧。用于呼吁孩子们,在他们向前奔跑时,请记得自己的父母,别让父母留在原地,看着他们远去。

作者简介:吴玲(1999-),女,重庆人,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院2018级会计10班,思考方向:文学作品赏析。

(重庆财经学院  401320)

猜你喜欢

人文价值情感共鸣历史背景
曲阜汉魏碑刻馆藏《张猛龙碑》探究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人文价值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体现
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体现
构筑高中语文人文价值的实践策略思考
如何通过朗读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人文价值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消费热潮下新都市电影的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