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2021-09-10胡雪丛
胡雪丛
摘要:作为一项以科研活动的规律性和人们的心理状况为主导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学可以准确地掌握每个人的思想。理性主题活动的规律性和特點。如果能够熟练地运用和掌握心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高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中,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开展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高校的主体群体,大学生注重进行文化教育的心理需求,这也是高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发展趋势的关键。
关键词: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引言
为了应对当前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承受着学习,培训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他们的意识和观念的不稳定性在增加,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另一方面,它塑造了自力更生和创新的概念,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信息心理危害,这些危害在大学生的学习,培训和生活中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越来越严重的心理状况,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精神疾病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因此,高校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中科学研究心理学的必要性与当今社会相吻合。这一发展趋势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引起了高校对心理知识的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了各方面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队伍的水平。
一、心理学知识在高校思政教育重要性的研究
1.1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将心理知识运用到高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可以提高文化教育的技术含量,增强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将课堂教学中暴露规律,逻辑思维,想象力,记忆力等规律性纳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形象和创造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大学生政治在思想工作中的实际作用。另外,运用心理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心理特征进行科学研究,掌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主观因素,然后立即把握思想的征兆,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变得更强大,更先进高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1.2弥补高校思政工作的不足
如今,大学生正在应对入学考试和学生就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压力。因此,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要求我们在高校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时要接受现实。在保证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有效地学习心理知识可以更好地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掌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动态变化,掌握大学生心理状态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健全和先进的高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始不足。在高校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中,要反映心理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有必要积极学习和训练和完善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方法,以进一步改善和改善社会心理的不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心理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要积极学习和完善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足,弥补原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陷,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根本上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二、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存在的困境
2.1运用面不广、针对性不强
如今,尽管大多数高校早已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从表面上看,社会心理确实被引入高校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不多。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探索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但它们仍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哪种心理理论适用以及如何应用尚无共识,更不用说意识形态系统了。
2.2缺乏积极情绪体验的培育,忽视积极人格的塑造,教育方法僵化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选择基本理论和教育观念作为学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关键。通常,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建立自己的缺点,作为关键的文化教育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优势。这种教育理念的结果总是使学生感到很多消极情绪,他们在个性特质创造的水平上强调悲观和厌倦,这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改变这种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关心学生自身的缺点到关心学生的优势,积极开展基础政治思想教育的改革。自身,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心态和情感,树立学生积极向上的积极人格特质。另外,在今年高考的指导下,进入高校后,仍然存在着重考试成绩,忽视识字的情况。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人格特质的创造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甚至鄙视,它只与学生的表现有关。教育理念单一而僵化,基本理论传达了许多批评的成分,而教学和教育的成分则很少。这种做法的直接不利影响总是导致学生造成过多的学业压力,消极厌学,甚至反感教师,难以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教育实效性差。
2.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滞后
一方面,在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缺乏详细的政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没有建立健全的具体指导和管理制度。同时,由于对此类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研究,使得政治思想教育者无法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政治,思想和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尚未达成共识。许多人认为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学的基于内容的应用不强,但也有很多人根据举办讲座,主题活动的方式将社会心理学引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课堂等,并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总体而言,对这些主题的研究仍处于探索与实验的联系之中。
三、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3.1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有两个方面。它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会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学校生活课程的内容并不着急,因此大学生有大量的业余时间。在校的大学生都摆脱了普通的高中焦虑和工作压力。一旦在轻松的自然环境中学习和训练,他们就可以无休止地排空自己。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将在业余时间沉迷于全球互联网技术,玩在线游戏,结交朋友和聊天以及在线兼职工作。参与者长期沉迷于游戏,这使得他们不愿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并且他们很难摆脱被封闭在虚拟世界中的迷恋。如果这样下去,大学生就会逐渐失去最基本的基础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高校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内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切实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纠正一些不良心理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3.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俗话说,个人行为改变,观念优先。对于高校传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的文化教育困境,强调问题,忽视优势,缺乏人际关系教育理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参考快乐心理,倡导以人为本。积极主动的人性论以培养积极进取的人为核心,是科学研究自身总体目标的核心思想,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也要认真纠正传统的社会心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况,疾病和心理。缺陷和心理状况会损害缺点的治疗,提升教学观念,在唤起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情感的基础上讨论人们的满意,满意和幸福,建立未来的乐观心态和对日常生活的忠诚度,集中精力注意积极的潜力,主观因素和学生的工作能力,全力以赴激励学生参与个人杰出的人格特质和心理状态潜能的开发和设计,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人格特征,并继续发掘和突出学生的热情积极的素质和社会公德感使学生成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社会价值观的积极参与者。
四、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人群,在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及方式进行改革,需要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提升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质量,并提高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达到目标。如何正确对大学生进行限制和制约,并且在大学生合理的需要范围内不进行制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学生为本,那么对大学生的工作就需要从心里出发,尊重大学生合理的心理需要,以此展开思想教育工作,必然可以高效地解决高校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问题。
参考文献
[1]任俊. 积极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1,36.
[2][美]阿尔伯特·艾利斯,[澳]黛比·约菲·艾利斯,著.理性情绪行为疗法[M]. 郭建,叶建国,郭本禹,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0.
[3]郝宁. 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7.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