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之名,诠释教师真谛

2021-09-10薄文莹

格言·校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绘本习惯班级

薄文莹

“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热爱每一个孩子”是他的人生格言,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师爱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搭建爱的桥梁,家校共育关注幼儿成长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也是幼儿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如何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更加有利于幼儿的成长,是我们一直需要探索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服务的意识。本着“只要自己力所能及,就应当尽力帮助每位家长,与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的态度为每位家长热心服务。

其次,教师要通过家访、日常沟通及建立班级家长沟通QQ群、家委会等形式,在幼儿园和家庭中间为幼儿搭建爱的桥梁,如:利用下班后时间上门家访,或家长来园交流,通过这些方式沟通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耐心地解答每位家长的疑惑并积极协助解决问题,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提高家长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信心。

再次,结合实际,有侧重地指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每月将孩子近阶段的情况以及下阶段的努力重点梳理总结,以文本小结的方式发布至班级QQ群内,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近况并丰富家长们指导孩子的方法。

方式方法和形式上,可以建立群组,经常在班级群里发布正能量的文章以及言语让家长们知道“陪伴才是最长情的爱”,也让更多的家庭意识到:幼儿园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的教育一样不可或缺;幼儿园、家庭两方面的教育都重要,两者结合、共同关爱,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传播爱的芳香,帮助幼儿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终身受益,3~6岁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班级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教育教学实效,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⑴建设阅读区域

我们改造班级“阅读区”,让幼儿们享受阅读、听故事、书写与记录、制作图书、展示分享等活动的好地方。在这里,我们提供丰富的书籍,故事、科学、音乐、安全等图书的投放,便于幼儿随时翻阅。iPad、火火兔、阿尔法蛋等工具的投放,让幼儿能够开展电子阅读、人机对话提问、故事讲述录音等。此外,在阅读区,孩子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让阅读区成为孩子学习、分享的好地方。

⑵重视亲子阅读

定期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和家长课堂活动,让家长重视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家长陪伴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比如,我们邀请在朗诵上相对专业的家长担任助教,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家长可以利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形象逼真肢体动作、贴切可爱的表情等吸引孩子们,让孩子们感受到绘本的有趣和有用,同时也给参加活动的其他家长作了很好地示范。活动准备上,可以将开展的活动与美术创作、表演、数学等不同的领域结合,在前期和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商定活动开展方案。

⑶开展阅读打卡活动

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和家长定期开展阅读小打卡的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以身作则,和家长们一同打卡坚持,完成 “阅读小打卡”活动。通过多种活动递进开展,让幼儿的阅读行为慢慢成为习惯。

⑷ “班级故事小电台”

将家长、孩子、老师等角色录制的故事作为作品放在“荔枝”“喜马拉雅”等平台上,利用餐后、睡前、自主活动、区域游戏时间进行循环播放。在班级里开展“我最喜爱的故事”评选活动、录制上榜理由、颁发奖状,让孩子感受被肯定带来的成功感,进一步促进孩子爱上阅读。

⑸和幼儿一起制作绘本

鼓励幼儿以“我”为主题,创作与众不同的书籍,让幼儿围绕“成长”“愿望”“亲情”“努力”等方面进行绘本创作,让幼儿爱上书籍,埋下爱创作的种子。

⑹组织幼儿参与绘本剧的编排

将绘本剧融入班级的日常活动和游戏活动,创设绘本剧表演角。鼓励幼儿自己商讨绘本、制作道具,和幼儿一起录制表演音频,拍摄幼儿完成的作品视频供幼儿观看,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欢乐。

三、积蓄爱的泉水,用爱浇灌让幼儿进步提升

3~6岁是人格培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形成的性格和品格、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幼儿园的三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给予不同的照顾与指导。

⑴不同层面的心理满足

针对小班幼儿,要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与情绪宣泄,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心与耐心,多微笑、多拥抱、多表扬,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产生对老师、对班级的归属感。面向中班幼儿,要帮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习得交往经验,获得更多的朋友。对于大班幼儿,要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幼儿感受成长带来的满足感。

⑵不同要求的自我管理

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要培养的宝贵品质之一,我们要充分给予幼儿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对于小年龄的孩子,可以给予幼儿多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幼儿自己生成课程的机会和空间。教师可以只是协助者,在活动中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自我学习,成为学习实践的主体。如:音乐活动中投放图谱,播放音乐让幼儿尝试自己演唱;舞蹈活动中,给幼儿几分钟自己练习的机会;在数学区中,给幼儿一些自然材料,供幼儿自己进行点数、测量、比大小等游戏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断实现幼儿自我管理。

⑶不同空間的自我表现

我们都很清楚,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挖掘空间,让幼儿进行自我展示和自我表现,让幼儿建立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班级里多给幼儿一些展示的时间。如:自由活动时,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特长;集体活动中,固定一个时间,让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自己;班级管理中,让幼儿参与其中的各个环节,展示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幼儿参与课程活动设计和展示。如:生成课程《卖柿子》,幼儿可以自己布置场地,自己设计广告语和广告画,在园外开售;生成课程《自编舞蹈》,幼儿自己邀请全园的师生观看自己编排的舞蹈;幼儿在阅读区编排的绘本剧参与图书馆举办的绘本剧比赛活动。作为老师,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协助幼儿,让幼儿进行自我参与和自我展示。用爱的泉水浇灌这些孩子,让孩子一点点进步、一点点成长。

四、以爱的名义,诠释教师的真谛

把孩子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孩子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工作中本着 “小心翼翼照顾每个孩子”的态度,悉心呵护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老师爱孩子的体现。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如:有攻击性行为常常无缘无故对其他孩子进行攻击的孩子、有家庭不健全缺失爱的呵护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有不愿开口说话胆怯不自信的孩子……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⑴用耐心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查找书籍、资料寻找解决办法,并反复尝试,记录有效方法。

⑵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在孩子感到困难时适时给予帮助,在孩子感到难过、不安时给予拥抱。

⑶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帮助孩子发现老师很爱他,自己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绘本习惯班级
班级“无课日”
习惯
绘本
绘本
上课好习惯
绘本
好习惯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