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在艺术创作中的视觉表现
2021-09-10陈相张吉成
陈相 张吉成
【摘要】扎染艺术发展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性,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将作品以扎染的艺术形式呈现,突出了扎染在创作中的艺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先阐述了创作的内容与框架,明确了图案设计运用的设计方法,详细论述了作品制作的过程,并且预设了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及表现出的视觉效果,为扎染艺术能在艺术创作中被广泛地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创作;应用;视觉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93-02
藝术创作要求艺术者通过观察、分析、研究确定好创作对象,虽然多以现实生活为灵感源泉,但不是纯粹的复制,要求运用一定的设计方法来提炼、塑造艺术形象,呈现形式也是复杂的。作为研习扎染的艺术者,应该继承传统的手工扎染技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扎染艺术成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受到地区、文化、经济的差异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现代纺织业与数码印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视觉创新的追求越来越高,扎染形式的创作型作品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创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使我国的传统扎染艺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
一、创作准备
(一)确立主题。该创作以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为背景。故事发生于一个暑假,一位卖艺的歌舞伎艺人在巡回的途中与学生时代的“我”互生情愫,“我们”三次相遇,每一次舞女都向“我”展现了不一样的女性魅力。通过三次舞女的形体变化,确立了以女性的形体美为创作思路,选取舞女的两次体态特征:羞涩、丰盈为题材进行创作。
(二)作品形式。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性,它是一种简化的、概括的抽象艺术。该创作以点、线、面的形式来构图,尤其是线条弯弯曲曲、疏密聚散的特点较好地表现舞女的形体变化。点、线、面很难在图案的构成中独立存在,只有将三者巧妙地结合,才能使作品产生丰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结合扎染的表现手法,制作出具有观赏性、装饰性及实用性的艺术作品。
二、创作构思
(一)图案的设计方法
1.抽象概括。抽象概括又称简化法,是为了突出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而把其他次要的部分进行省略的方法,是对物象的高度概括[2]。在创作中按照舞女作舞时的姿态,简化了人物的形象,提取细长的头发、凸起的胸部、挥舞的手臂等动态美,灵活运用线条的可塑性,整体风格向几何纹靠近,展现整体的仪态走势。图案虽然简单,删减了脸部五官,但是抽象化地概括了女性从少年到成熟的身形变化,用简练的方式将主要的部分表达出来,从而形成新的面,不拘泥于舞女的形象美,适应了扎染艺术对工艺的要求,也能达到了调和、统一的效果。
2.解构重组。将固有的图形用直线或曲线分割出多个大小不一的部分,首先对纸稿进行块面分割,选取舞动的手、腰和腿的部分重新拼接。这种设计方法比较随意,手臂和腿共用一条线达到空间错落的效果,或者将一个完整的上半身进行分割,留出的空白部分用点、线、面进行填充,形成新的胸部,巧妙地将共同轮廓线外的局部造型进行联想设计,在视觉上形成立体感和矛盾感。合理的重组有疏密、聚散等变化,可以产生无数种多样的形式,它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整体具有强烈的艺术视觉冲击力。
3.夸张对比。夸张的手法是将物体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清楚,增加形式上的美感,紧紧抓住观者的眼球[3]。在创作中,更多的是对舞女的身体轮廓进行夸张设计,抓住舞女的典型特征进行强调处理,例如夸大臀部突出舞女的圆润;加长手指的长度呈现舞女的纤细;缩小腰围展现舞女的轻盈,可以整体夸张也可以局部夸张。通过夸张夸大的方法打破了单调、刻板的印象,让画面产生新意。而对比是在差异中求“异”的一面,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密有疏,通过这些对比拉开了层次,使传达的内容更加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丰富的艺术想象。
(二)色彩的搭配选择
色彩的搭配在扎染艺术中极其重要,它主导和牵引着观者的情绪。扎染中的色彩运用与一般绘画的色彩运用有着很大区别,受到工艺的影响,扎染的色彩不能像纯绘画中的色彩那样复杂,它追求简洁,用较少的颜色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感。
为突出少女时代的羞涩选择了红色调,红色的光波相较于其他颜色最易被人们的目光捕捉到,在其他色相中,能调动人们的敏感情绪。红色也象征着热情、激动,是少女初次见到爱慕之人脸庞娇羞的颜色。在大基调是红色下,黄色为辅助色,它是光感最强的颜色,给人希望、发展的感觉。黄色与红色搭配既稳定又注目,符合少女青涩、天真的形象。
在光谱中,蓝色光波远小于红色,但是折射角度比较大,能够表现空间的深远和冷静,象征少女在经历世态变迁后心态由单纯转向成熟,使色彩起到呼应主题的作用时,在视觉上产生节奏感。绿色作为蓝色的辅助色,它不易跳动,与蓝色搭配非常温馨而稳定,使各自的色彩个性更加突出。在染色时,不仅要直接表达设计者的情感,也要满足色彩整体的均衡,要求颜色的强弱、冷暖、轻重等达到平衡统一,相互呼应。
三、创作过程
(一)材料准备。创作扎染艺术作品,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该作品主要是布艺材料,因此需要准备好尺寸适宜的纯棉布,其质地柔软、吸水性强,是制作扎染作品的首选。该作品用到的染料是直接染料,它能直接溶解于水。直接染料的颜色齐全、色彩鲜艳,并且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是制作扎染品常用的染料。另外还要求准备足够结实的线,保证在结扎拉扯的过程中不会断结。除此之外还需要缝衣针、剪刀、盐、可加温的电锅和一个备用盆。
(二)工艺技法。该作品采用的是缝绞扎法,按照织物上的样稿一针一针进行缝纫。主体物用平针缝纫法能突出轮廓线,区别于背景的纹样,此种扎法靠缝衣针来缝扎,一般选用强力好的棉蜡线。画面都以块面为主,从转折处入手,要求针线的入口也是出口,使其形成一个闭口的路径和块面,一进一出,线与线之间的间距是8mm左右,也可根据最终效果调整间距的大小。缝好后两端的线需要留出10厘米的长度方便缠绕打结。平缝之后先用手把布撮起,再用线结扎,有齐根扎、半根扎、全扎、分段扎等,方法有繁有简、多种多样[4]。舞女的头法用齐根扎和分段扎,身体的部分用半根扎和全扎,这样在布局上产生了疏密的变化,让作品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在抽取线绳时务必把线拽紧,这样才能起到“防染”的效果。
(三)染色实践。作品中用到的是直接染料,两幅作品需要分开染色,第一幅先将电锅中加满三分之二的水烧开,水滚之后加入草黄色染料和食用盐,盐用来固色,然后用搅棒搅开,放入已经结扎好的作品,使其充分浸在染料中煮沸,十五分钟后捞出在备用盆中,待冷却后进行二次结扎,通过上述的结扎方法留住黄色,随后倒入枣红色染料和适量的盐,开始第二次染色,捞出后进行第三次结扎,留住红色,最后倒入煮青色染料,做第三次染色,时长为五十分钟,期间需要不停地翻面,使作品能完全着色,取出作品后用清水冲去浮色并晾干,拆除扎线、烫平。第二幅的染色过程是一样的,染料颜色先加学生兰,然后加草黄色形成绿色,最后加入煮青色。整个染色过程是一次进行多套色染色法,颜色由浅入深,根据图案设计的意图重复结扎、重复染色,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创作的应用预设
扎染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质朴、自然、清雅是其特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风格,在已有的扎染风格中如何将其完美地应用在生活中,碰撞出新的视觉火花是这次创作面临的挑战。从作品的最终效果来看,预设了在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作品尺寸较大,在平面设计中很难整体应用,日本的刺绣艺术家平佐実香擅长将扎染以拼贴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借鉴其创新的设计手法将精彩的部分裁剪,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作品,缩小了作品的尺寸,可以直接应用在书籍封面、手拎袋等。扎染艺术能在平面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主要是扎染艺术本质上存在着商业性、平民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5],这些与平面设计在市场中体现的价值不谋而合。
本次创作主要以纺织和布艺为载体,在室内装饰应用中最直接地体现在沙发、被罩和桌垫上,另外地毯、靠垫、墙上装饰画、窗帘等在家居和装饰中也是非常常见,虽然扎染艺术基本适用于任何的家具软装,但是需要掌握室内的整体调性才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的用色不是很多,整体颜色偏深,适合应用在浅色基调的装饰中,这样的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图案内容抽象、复杂,如果应用在豪装的家居中会相互抢眼,要以画面的协调、统一为最终目的。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创作有了新的理解,现在的艺术创作不能只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依葫芦画瓢,创作者应该用心去了解自我的内心需求,并用发展的眼光去探索画面的最终效果。整个创作遵循形式美的法则,运用扎染艺术的设计方法对点、线、面进行创新式地组合排列,使画面融于扎染艺术中,极具现代感和装饰感。本次实践深入了解了扎染艺术的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但是傳播范围和传播途径相对较小,没有完全地展示出扎染艺术的美,大家有责任继承中国的传统扎染艺术的工艺技术,创作出更优秀的扎染作品,让更多人走进扎染艺术,了解扎染文化。
参考文献:
[1]余庆.传统扎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黑龙江纺织,2019,(4):3.
[2]李尚婕.织物的艺术空间:扎染[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7:45.
[3]王薇雅.传统扎染艺术在围巾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39.
[4]王济成,翟鹰.现代扎染艺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26.
[5]刘素琼.现代扎染艺术特征与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