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海经》神话形象对后世小说文学的影响
2021-09-10项薇
【摘要】《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极具风貌与奇异色彩的作品,对于后世小说文学来说,它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创造元素,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感官体验和梦幻色彩。本文从《山海经》原著出发,沿着时间的脉络,探索《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对后世小说文学的影响以及背后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形象;小说;传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25-02
一、《山海经》神话形象的运用
(一)人兽同体的形象
人兽同体的形象是《山海经》中常见的形象,如女娲形象,便是“人蛇”同体,又如在影视小说作品中看到的神光溢彩,普度众生的西王母形象,在《山海经》中却是状如其人,虎身,豹尾,观之实非美观,由此可见,后世的传说、小说、文学等都在很大的程度上进行了想象与美化,赋予了原始形象不一样的特征与意义。从《山海经》成书的历史环境上看,大多原始文化都是人们的想象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对自然的崇拜而产生的,因此各类神话形象也充满奇幻色彩和敬畏意义,正是这种想要迫切了解自然的心理驱使着人们去想象与自然建立一个稳定可解释的联系,这样便产生了许多的人兽同体的形象。
(二)异族人物形象
在《山海经》的大荒经和海外经部分,有不少篇幅描绘了各异族的人物形象,总体上来说,他们仍是以人的形象存在,只是在该形象的基础上有些奇异之处,如大荒经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海外西经中的丈夫国和女子国,再如氐人国和羽民国,总体来说,《山海经》中的异国人物形象十分丰富,其特点也是极其鲜明的,各国的人物形象都是根据一定的逻辑和依据,如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域的信仰,传说等等进行变化而形成的,并且在一定的基础上相互联系,從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故事世界体系。
(三)珍奇异兽的形象
《山海经》全书总共介绍了四百多种珍奇异兽形象,这些异兽形象也为后世的小说文学作品提供了很多丰富的写作材料,如神兽九尾狐、龙凤、鸾鸟等形象都是广为人知的。尽管《山海经》中各类珍奇异兽的描述只有短短数字,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流传,人们对于这些异兽的形象也逐渐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使人观之听之便有神奇之感,好奇之色,甚至于在古代会产生崇拜之情和信仰之意。
(四)仙草神木的形象
《山海经》中山系众多,仙草神木更是数不胜数,在后世的小说作品中,各类具有神奇作用的仙草神木也是小说故事情节中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如《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的扶桑树是神话中的神树。总体而论,《山海经》的神话形象各具独特的魅力,在后世的小说作品中对其神话形象的引用更是数不胜数,它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极具探索性和神秘性的,在后续的论述中会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典型小说加以分析和研究。
二、《山海经》神话形象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一)早期小说方面
1.丰富题材内容和叙事方式
《山海经》最早属于地理科普性文学,它本身并无情节性质,但它的奇异性和神秘性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这就为早期的神话志怪小说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内容。在叙事方法上,《山海经》的内容描述单一简洁,各类形象粗略苍白,但却极具想象力,这大大影响了早期小说的叙述方式和手法。如汉代神话志怪小说《汉武帝内传》中大部分的情节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羽化登仙和长生不老的想象,其神话形象大体上是在《山海经》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丰满,同时,它也延续继承了《山海经》在描述内容上的奇幻色彩和夸张想象。
2.形成社会历史意识
随着时代发展,神话小说在创作上逐渐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使其更加广为流传。例如宋代小说《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唐僧取经便是真实的历史,具有社会历史性。而书中取经过程中所遇见的奇人异事便是根据《山海经》的神话形象所想象的。真实和想象二度创作,在美化人物形象的同时展现故事人物生动的生活状态,在结合真实历史构建的同时参照大唐的社会大局观来描述,使得《山海经》的世界更添了几分人间烟火味,但较之现实生活又存了几分奇幻性,两者的融合又给小说文学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明清小说方面
1.完善人物形象塑造
明清的神话志怪小说已趋于鼎盛,一方面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人物个性紧密结合,细腻地彰显人物性情和心灵成长史,另一方面将世俗生活作为小说的核心,经由历史变迁、社会礼节、情感缠绵、王朝兴替,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揭示时代面貌,以此彰显细致完整的社会生活画卷,此举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由扁平到丰满。如明清志怪小说《封神演义》中妲己的九尾狐形象,不仅成为了魅惑妖兽的代名词,更发展出具有修炼幻化成人的能力。以《山海经》为原型,结合历史传说和主观想象,为九尾狐增添了多元化的特性,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九尾狐形象。
2.彰显人情人性特质
封建王朝末年,各类文人志士都在尽己所能去揭露社会黑暗,反抗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时期发展的市井志怪小说以一种颠覆传统,不拘礼法,奋力追求人情人性,期盼自由的形式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满足了人们的幻想与期望。较之之前,这一时期则可以上升为心灵的追求和解放了。如明清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以狐魅的形象为主角,以爱情故事为主题,将人性与狐形象完美结合,塑造出各类气质不同,有血有情的狐形象,彰显了人情人性的特质。同时穿插了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等情节,颇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近代小说方面
1. 淡化“神性”还原“人性”本质
《山海经》中超凡脱俗的神话形象在近现代环境的影响下发挥出了新的作用——借古讽今。例如鲁迅《故事新编》中的《奔月》篇,嫦娥从仙女到怨妇,后羿从英雄到世俗凡人,这种俗世化的艺术表现,将“神性”的外衣剥落,使其成为一个难逃悲剧命运的“人”。由此能看到作者处于国家危难时期,作为先驱者,他比常人更为透彻,但先觉者总是寂寞无助的,生活的无奈、世俗的残酷如此这般,这不正是鲁迅等一批进步思想者们的真实写照吗?
2.阐述借古讽今的现实意义
近代神话小说以《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形象为原型,以现实的手法加以创作,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揭开真实的历史,这些小说无厘头、陌生化、颠覆传统的观念也给读者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故事新编》中《补天》一篇,鲁迅笔下的女娲形象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性化特征,还拥有高于普通人的眼界和忧患意识,即使人们不理解甚至是斥责于她,她仍旧牺牲了自己,换取了天地的和平。以点到面,在麻木的近代社会下,鲁迅等进步人士不就像女娲一样,即便不被理解和支持,但仍旧坚守信念,奉献自己救赎世人。人性的善与美,丑与恶的现实冲突激烈迸发,较之原情节则更添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道理和警示意义,这也是近代小说文学的一大重要特征。
(四)现代网络小说方面
1.奠定夸张奇谲的想象基石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文学也出现了以远古《山海经》等神话背景、神话形象、神话故事为主的网络神话玄幻小说,此类也被称之为东方玄幻小说。这类小说的故事背景远古恢宏,四海八荒地域辽阔,各类珍奇、门派,以及仙术神技等等,都令人惊叹而向往,让人们脱离现实的枯燥和无趣,仿佛徜徉在一个光怪陆离,仙气缭绕的神魔仙界。中國古老的文化奠定了现代小说家的想象基石,搭建了一个奇谲魔幻的仙侠世界。
2.源起草根力求贴近大众
随着近些年奇幻文学IP的火热,各大网络上的草根小说家开始挖掘中国东方本土文化素材,如《山海经》等,借此创造了众多的仙侠小说。这类小说具有奇幻的背景,绝美的主角形象,动人心弦的爱恨情仇,每个组成元素都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东方神话的认知和审美期待,因而造就现代网络小说文学的大热潮。总之,各个时代的作者们在《山海经》中寻其原型,结合时代的变化发展、群众内心的期盼以及作者本身的情感流露,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形象角色,一幕幕恢宏复杂的时代背景,一场场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这一切都将成为人类小说文学史上的瑰宝。
三、《山海经》神话形象对文化精神的传递
(一)英勇抗争的生存意识
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倘若平衡打破,那么对于生存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来说便是灭顶之灾了。其实《山海经》的神话形象说到底是古人对于自然未知力量的探索和幻想,也是他们对于生命的来源与归宿的思考,这种超现实的,执著的生存意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更是影响甚远。在《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中,如夸父追日的执著,大禹治水的睿智,又如后羿射日的英勇,再如女娲补天的大义,都在向人们传递着英勇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厚德爱民的大同意识
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类逐渐明白,生与死是相对的,面对时间的吞噬人是渺小的,因而人们有了一个比永生更高的境界,那便是血脉的传承,民族的永生,这是生生不息,世世不灭的。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是秉承着包容并存,热爱和平,和谐共生的民族态度,《山海经》中的部分神话形象也是在表达着祈求天下大安的期许,从这方面来看,这种天下皆和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远古先民在生存的道路上定下的准则,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永久的理想追求。这是人类和平安稳生存的最高境界,值得深思和遵循。
四、结语
《山海经》的神话内容复杂多样,揭示了东方的奇幻意识和文化精神,它是超越时代的,是不可替代的瑰宝。
参考文献:
[1](汉)刘向,刘歆.《山海经》插图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2]袁珂.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2014.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项薇,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艺术策划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艺术策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