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与德育教育融合探索

2021-09-10张丽娜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融合德育

张丽娜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观有着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做好学生的思政、德育教育,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通过探究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方法,开展思政德育融合教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多教育方式。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德育;融合;措施

1高校思政教育和德育融合重要性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多存在德育文化的精华,在富含德育元素的传统文化当中,蕴含了无数智者的先进思想,通过德育教育,能够使学生提升个人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思政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以及文化修养,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政教育与德育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在思政与德育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两者相关渗透,相辅相成,如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学典籍及历史典故,尤其儒家、道家等学派中古代著名思想家们所累积的生存智慧,这些内容能启示当代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将该类知识点引入思政教育课堂当中,能显著提高教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给予学生焕然一新的学习感受,有效调动其知识探究的积极性,进而保障思政工作的开展效率和有效性。

此外,目前大学校园内部对学生的约束相对较弱,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个人自控能力不足等原因,极易受到社会以及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如将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两者融合,则为思政、德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出发点,更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德育中价值观的树立,其中不仅蕴含了对学生思想政治观的要求,也涵盖对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的约束,将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能够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思政教学内容的拓展,同时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落实。

2思政教育和德育融合发展的措施

2.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实际育人效果

要做好思政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发展,首先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引导者,应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更新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一文中,突出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到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更新教育理念,认识到思政教育与德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以及深远影响。

2.2研究思政教育教材,深入挖掘德育元素

为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更好融合,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而且应做好对思政教材的充分研究,深挖思政教育中的德育元素。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思政和德育教育的内部联系,能找出思政教材内暗含德育元素的内容;在德育元素的探究中,教师要以学生所需、教学所需以及社会所需为探究挖掘的宗旨,并保障挖掘元素的多样性。如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经常提及的学生诚信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此类思政教育内容中多蕴含着诚信、不损人利己等社会所要求遵守的行为规范,而这些恰恰是德育教育中也经常提及的元素,诸如此类的教育元素正是教师融合教育的出发点,在做好思政工作的同时落实德育教育,提高课堂的实际育人效果。

2.3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融合教育效果

目前高校在思政以及德育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多采取填鸭式、说教式等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地点也多局限于室内教学,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沦为“水课”。为了更好地促进融合教育发展,打造思政金课,首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将思政教育与德育理论知识融入现有的教学方式当中,结合时事热点话题引入融合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此外,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趣味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以及微课教学等模式,创新授课形式。如在趣味教学中教师加强授课语言设计,力求将枯燥的思政德育理论知识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形式传输给学生,让课堂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蕴含思政、德育的视频或图像内容,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分析讨论,在提高课堂的生动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后思政德育融合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应掌握一切能够开展融合教育的机会,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从而提升融合教育的实际效果。

2.4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激发教师教学热情

教育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师教学热情及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高校應对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使其成为促进教师不断创新融合教育发展的动力。首先,应将融合教育单设评价指标,对于教学创新、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鼓励,如在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势。此外,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校内可设置学生信息员制,即在课堂内设置学生信息员,及时给教师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从侧面获得教育教学评价,更好地开展切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最后,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可将个人的授课过程制作成视频,并在视频下方添加评价表格,鼓励校内外师生积极进行评价,根据评价数据来确定个人的教学效果和问题。

3结束语

高校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社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通过融合教育提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型人才是高校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思政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两者结合开展融合教育更有利于思政与德育教育的开展,高校应明确融合教学的现实意义及现有问题,组织教师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素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思政德育融合教学,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提供优良环境,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王阳.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发展价值即路径探索[J].商情,2020,(004):135.

[2]丁潇潇.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9(24).

[3]陈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探讨[J].文教资料,2019(18):115-116.

[4]贺杏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究[J].南方农机,2019,050(022):100-101.

[5]李金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12).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融合德育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融椅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