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食礼仪
2021-09-10
饮食活动中的行为规范是各种礼制建立的开端。周代时,饮食礼仪就形成了相当完善的制度,比如吃饭时必须坐着进食,男女老少需要依次入席,取菜时用筷子夹,喝汤一定要用汤匙等。另外,从座席的方向、上菜的次序到餐具的摆放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人的逻辑思想,尊老敬老、勤俭节约等美德在饮食上也都有体现。
宴饮入席有讲究
在没有高脚桌椅的时代,人们吃饭时是坐在地上的。地面上铺一层竹席,叫作筵(y1n),筵上再铺一层比较小的草席,叫作席。席前放上几案,用来摆放食物。
入席时,尤其讲究尊卑老幼,身份尊贵的人、上了年纪的人要坐在上席,身份低和年纪小的坐在末席。年纪越大的人面前摆放的食物越多,这也是古代尊老敬老的体现。所以,今天我们管酒宴还叫“筵席”,就是从古时候传下来的。“席地而坐”这个成语也是说坐在地上铺的席子上面。
《论语》中的饮食礼仪
“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就是吃粗粮和菜汤,也一定要取出些食物摆在食器中间,恭恭敬敬地祭一祭最初发明食物的人,不能马虎了事。
“席不正,不坐。”席位不符合礼制,就不落座。
孔子主张的饮食礼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特别讲究礼仪,在饮食方面也一样。孔子提倡迎送礼,要起身迎接客人,请客人先进门;宴饮交接时要遵循交接礼,做到谦卑得体;宴请客人布置酒席应遵循布席礼,席位从摆放到入座都要遵循一定规则;吃饭时讲究进食礼,各种酒菜都放在相应位置,上菜先后有规定等等。不过这些礼节太过繁琐,很多已经逐渐消失了。
周公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里记载周公“一飯三吐哺”。吐哺就是吐出嘴里的食物,这句话是说周公正在吃饭的时候有贤士来访,他便吐出嘴里的食物去接待,以示尊重,有时一顿饭要停下来三次。后人用成语“周公吐哺”表示礼贤下士。由此可见,一边吃着东西一边待人接物是不礼貌的。
从分餐制到合餐礼仪
分餐指的是一人一案,用各自的餐具进食;合餐则是大家围坐一张桌子,共用菜碟夹菜吃饭。唐以前中国人讲究分餐制,唐宋之后,高脚的桌椅板凳出现,更多餐具被发明出来,人们开始围桌共餐。
节俭之风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浪费食物这种传统美德已经传承很久了。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套“五碗盘”,是一个漆案上摆放着五件小的漆盘,另外还有两个漆卮(zh~,盛酒的器皿)和一个耳杯,类似我们现在吃的套餐,简单节约,能够防止食物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