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2021-09-10徐秀华
徐秀华
【摘要】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體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自理意识 自理能力 和谐发展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爷爷宠奶奶惯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几乎事事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得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因此,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幼儿期适时开展一些自我服务的劳动锻炼,不但能促进幼儿肌肉、骨骼等发育和肢体动作的灵活性,而且还能将在动手、动脑的反复实践中所获得知识、成功体验等“迁移”到其它教育领域,从而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能干、懂事。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和能力呢?
——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
(一)、创设游戏情景,在游戏中形成生活自理意识。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小班收拾玩具设计成“帮小玩具找家”、擦自己的小椅子设计成“给小椅子洗澡”的游戏;中班幼儿可以在学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之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有趣的儿歌来感染、诱导孩子。如教幼儿扣钮扣,教师可边示范边用儿歌的形式讲解:小小扣眼排一排,漂亮纽扣住进来,你若把它送错门,出去就会乐死我。这样孩子就能更好更快的学会这些事情,掌握一些简单地日常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发展十分有利。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差,孩子洗手习惯的培养一直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冬天,小手就不愿意伸出来了,每到洗手时,为了应付有些孩子就用手指蘸上一点水,就算洗手了,有的孩子不愿再用小肥皂了,于是我就编了首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泡泡跟我做朋友,冲冲干净喷喷香。这样一来,孩子们洗手的劲一下子出来了,洗手时孩子们认真地学着练着,小手自然也洗得干干净净了,每次洗完手,还争着让我闻闻香不香。
(三)、运用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孩子通过观察自己来讲解图片的意思,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让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其次,要教给幼儿一定的生活自理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
(二)、循循善诱,逐步提高要求。陶先生认为先生的教必须是“在做中教”,学生的学必须是“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在自我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服务他人,服务集体。由于一些家长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对孩子宠爱有加,事事包办,代替,使好多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差,不会穿脱衣服,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扣钮扣、叠小被子,没有收拾玩具的习惯。有的幼儿看见小椅子倒了,用脚踢,从一边绕过去,有的毫不在意地把碎纸片扔在干净的地板上,还有幼儿把不喜欢吃的饭菜丢在地上。针对这些现象,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到了中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增强,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安排幼儿学习自己洗脸、刷牙、叠被子、系鞋带、扣钮扣、洗手帕、洗玩具、分发碗筷等。到了大班学习穿针引线,帮助班内扫地、倒垃圾,整理床铺,收拾碗筷,搞一些种植、养殖等活动。在劳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体验劳动创造的乐趣,同时也要让幼儿知道劳动的艰辛,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
(三)、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类似“你真棒”、“你真能干”的话语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信心百倍,但当幼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最后,幼儿自理意识一旦形成,还必须继续训练幼儿的自理能力。因为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幼儿在园内集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可供幼儿练习,例如:幼儿在进餐、入厕、盥洗、整理……,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
我国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应该在家庭中继续练习、巩固。不应有“孩子还小,许多事情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的思想,因此,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会在家长园地、校信通上留言,让家长树立这样的意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希望家长在家能鼓励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提供给幼儿一些劳动的机会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并且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幼儿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最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家让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项活动得到顺利的开展。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长和教师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多给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意识能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学习生存的时候首先学会自理,为能更好地适应将来繁复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 1989年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儿童心理学》王振宇主编 1990年2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