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实验让化学教学更精彩
2021-09-10徐陆斌
摘 要:实验是研究初中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策略,趣味实验不仅能巧妙的突破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投入到化学课堂之中,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促进课堂精彩的持续升级.
关键词:趣味实验;课堂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11-0094-02
作者简介:徐陆斌(1984.2-),男,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不少个性化、新颖性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推进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教材中也编排有不少实验,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引入趣味实验让化学教学更精彩,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观察,使他们主动探究化学的奥秘.
一、突破固有教学观念,采用新型趣味实验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要想通过趣味实验让化学教学更精彩,教师首先需突破固有教学观念的限制与束缚,主动同经验丰富的同事交流,学习网络上的一些趣味性化学实验方法,并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初中化学教师需以学生的质疑、探索精神为立足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小实验,使他们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与魅力.
比如,在开展“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演示一个“制作牛奶”的趣味实验:提前准备好一个烧杯,往里面倒入适量的石灰水,再插入玻璃管,用嘴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中吹气,发现一会儿后石灰水变得极为混浊,就如“牛奶”一样.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石灰水变成“牛奶”的原因,引导他们总结和归纳,从而得出人呼出的气体中富含二氧化碳,空气中则没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其初步认识奇妙的二氧化碳.接着,教师讲解:你们知道二氧化碳奇妙在哪里吗?有哪些不同于其它气体的特殊性质?展示一瓶可乐,指出二氧化碳就“隐藏”其中,让学生思考怎么把可乐中的二氧化碳“赶”到集气瓶中,指导他们尝试收集,使其继续探索二氧化碳的奇妙.
上述案例,教师突破以往固有教学观念的局限性,采用趣味性实验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其对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好奇心,让他们结合生活经验思索,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一旦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利用趣味实验导课,调动学生学习激情
一节完整的初中化学课,必然包含有导入环节,原因是学生由课间休息到课堂学习需要一个过渡,只有让他们平稳、自然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才能够让化学教学更加精彩,且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与质量.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使其迅速进入到活跃状态.
在“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学中,教师先简单讲述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和分析化学实验成功的基本因素,然后展示铜绿,要求他们观察、描述铜绿的颜色和状态,使其猜测可能有哪些物理与化学性质.接着,教师拿出一个烧杯,往里面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把铜绿放入进去,学生可以看到有趣的现象产生,即为:有气体生成,无色稀盐酸变成蓝色溶液,同时带领他们认识各种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功能、使用方法,讲述实验操作规范、如何观察和记录现象,强调实验室规则等知识.之后,教师询问:通过实验对“铜绿”有什么认识?学到哪些实验基本操作?学生自由分享各自的收获,揭示出学习与研究化学离不开实验.
如此,教师利用有趣的实验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开始环节注意力就保持高度集中,使其全身心参与到学习中,对新课充满期待,促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在学习与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
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演示趣味实验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实验是重要构成部分,课本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实验,但是受条件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实验无法演示,或操作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现象不够明显等.这时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同实验内容有关的动画、视频、图片等,将趣味实验的过程演示出来,辅助学生顺利学习.
在实施“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趣的化学实验“烧不坏的手帕”,讲述:在这一神奇的魔术中,先把毛巾水湿透,再浸泡在酒精中,然后点燃就出现视频中的现象,那么该燃烧是怎么发生的?燃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学生观看魔术将会感到神奇,很好的激活课堂,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用酒精灯分别加热小木条和玻璃棒;点燃2支蜡烛,一支用烧杯罩住,另外一支在空气中;用火柴分别点小木块与小煤块,使其按照投影中的步骤完成,发现小木条、在空气中的蜡烛、小木块能被点燃,玻璃棒、用烧杯罩住的蜡烛、小煤块则无法点燃,让他们结合实验交流和讨论,得出燃烧的条件.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借助信心技术手段的优势,把危险且不易操作的实验以视频形式呈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直观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四、引入生活趣味实验,吸引学生主动探究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课程,尤其是初中化学属于化学教育的基础部分,教材中更是蕴含的大量的生活化元素,这为趣味实验的设计提供更大便利.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努力寻求所授内容同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将一些生活化用品带到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关注,让他们积极探究化学的神奇.
以“常见的酸和碱”教学为例,当学习到“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以拿出生活中常用的烧水壶,展示里面的水垢,告诉学生水垢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然后现场演示“食醋除水垢”的生活实验,往茶壶中导入适量的食醋且加热,使其发现水垢慢慢脱落、溶解,设疑:你觉得它们反应了吗?你相信它们反应了吗?有什么方法能证明它们确实反应了吗?让他们思考和研究,揭示这种反应叫作中和反应.接着,教师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并加入酚酞,学生观察现象和讨论:为什么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使其发现两者发生反应,辅助他们建立中和反应的概念.随后教师继续操作一些酸与碱的反应,引领学生探讨和归纳中和反应的特征与实质.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巧妙引入生活中的趣味化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关注实验现象和原理,培养他们辨证思维的能力,使其印证“要知反应,即证明事实,必须要有现象”的论证.
五、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亲身感受化学趣味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通过操作趣味实验让化学教学更加精彩,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将操作实验的机会交给他们,自己则做好组织者、辅助者与指导者的工作,使其顺利完成实验.具体来说,初中化学教师应该事先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使其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与自信.
例如,在进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时,教师先询问: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酸的?学生可能说到食醋、酸奶、苹果、句子和葡萄等,过渡:在化学实验室也有许多酸性溶液,如盐酸、硫酸等,与酸性溶液相对的是碱性溶液,如氨水、氢氧化钠溶等,由于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那么该怎么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拿出紫色石蕊试液與无色酚酞试液,告知他们这两种试液研究化学试剂的酸碱性.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将紫色石蕊滴入食醋、盐酸和硫酸当中,使其发现溶液的颜色变红,把无色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观察发现溶液颜色也变红,然后交叉操作,让他们观察颜色变化,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在酸性溶液中,没有变化.
这样教师为学生制造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结合颜色变化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使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和元认知水平均得到锻炼.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结合具体知识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趣味实验,不断改进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与流程,为化学教学注入更多新元素,提升化学课堂的吸引力和精彩程度,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改善他们的化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胡绮妙.例谈初中化学趣味实验的设计及应用[J].化学教学,2015(06):56-60.
[2]王彦昌,任荣贞,杨承印.台湾中学化学实验趣味化方法浅析[J]. 化学教学,2008(01):57-58.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