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告诉我们怎样做教育
2021-09-10聂庆安
聂庆安
春节期间,利用假期观看了2020年国庆节上映的影片《夺冠》,它帮助我们重温中国女排的奋斗史,从中去感受中国女排精神,整个影片就像一首荡气回肠的战歌,让人奋进!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还比较落后的背景下,“五连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力,女排成了中国人的骄傲,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偶像;中国的排球史和郎平的人生轨迹有着密切联系,经历了很长一段沉寂后,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再次走入了世界,也再次把中国女排带进了我们的生活。从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信,一种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精氣神,这个故事本身值得我们去点赞!同时,影片中所涉及的许多剧情对我们教育人来讲,有很多启迪,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对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育人功能,是体育背后的东西。
通过影片让我们思考很多:
顽强拼搏、不屈不挠、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代代相传。看到女排姑娘们膝盖上、手掌上的伤口往外渗着血,甚至还扎有地板木屑仍在坚持垫球的场景,看到年轻的郎平为了完成100公斤的负重,那种执着的表情,真的为她们感到心疼。是什么让她们能无怨无悔?那是因为她们心中装着为国争光这个美好的愿景!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不论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还是2016的“中巴之战”,我们看到的是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成长的道路充满坎坷,关键是只要我们有理想、有信念,离目标就会更进一步,在比赛中,我们看到队员之间默契配合、在相互帮助中完成了一次次冲锋,“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句话得到了最好验证!
都说现在很多孩子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依靠说教式的德育起不了太大作用,但体育能!在学校里让他们通过打篮球、踢足球里出出汗,在比赛场上和其他队员争球时学会竞争,学会对抗,当球队暂时失利时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在跌倒后再站起来,从容面对挫折,在这个过程中人格得到健全,意志得到磨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慢慢融入每个孩子血液里,让他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的中国人。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影片中女排经历了三任教练,袁伟明的教学以严厉而著称,当时,中国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体育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大家拼命想让世界看到中国,想要给我们国家自信也想要给人民自信,而排球正是承载着这个梦想,唯有高强度的训练才可能走向世界;陈忠和的教学以陪伴式为主,而郎平执教中国女排后,是复制过去30多年前的成功经验,还是用现代方式重建女排?她选择了后者,改革,从原来只有几个人的主力队员到几十人的大国家队、不分主力、替补,全面带队伍等等,正是由于与国际接轨的举措将中国女排再次送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教育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教师的责任与使命,用昨天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学生,让他们去迎接明天的挑战,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日常教育教学时很多时候关注的是课本,关注的是课本知识,一些老师的眼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课本知识,考试时分数是多少,课堂上一言堂、一讲到底的现象还屡见不鲜,因为在这些老师眼里课本就是“我”的世界,分数就是“我”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在“育分”,而不是在“育人”!只有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站在课堂的中央,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以每个学生的成长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可能助力每个孩子的成长。我校的“四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情为本,通过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让每个孩子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每朵花都能绽放出光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郎平执教女排教练后,从全国广泛挑选优秀的队员,不仅仅挑选身材和技术出众的球员,更看重她是不是喜爱排球,只有喜爱了,她才有可能打得好,而且打得巧。作为教练,帮助球员弄清为什么打排球比怎样打排球更重要!排球是一项值得一个人一生去追求的事业,郎平想要的是真正热爱排球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享受体育本身的快乐,才可能无怨无悔把青春献给排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她让体育回到了它本身应有的位置!
发明家爱迪生、昆虫学家法布尔无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从而造福人类。我想起了学校筹备百年校庆中的一个故事:李某曾是我几年前在初中担任班主任时的学生,当时的他,个头不高,天资比较聪慧,由于各种原因,对语数外等学科的学习不主动,偶尔还有作业不完成的现象,甚至有时还采用放学留校补作业让家长来接的方法督促他改变,收效不大,但他酷爱画画。2021年是实小的百年校庆,校史馆需要一张20世纪80年代的校容校貌图,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没有一张照片能完整反映当时学校全貌,几经周转,找到了曾经从学校毕业的校友李某,现在他正在大学就读设计专业,已经长成一个阳光自信的帅小伙了,交代好各种细节后,由一排排砖瓦结构平房教室、老式的两层办公楼还有那一棵挂着一个大钟的大槐树组成的图画还原了老校园的样貌,让人仿佛穿越到三十多年前,老教师们直呼真像!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兴趣、有自己的特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要,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让他们遇到最美的自己!
科技引领是工作创新的新引擎。影片中袁伟民将栏杆提高15厘米来应对国外球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训练队员策略,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但女排的姑娘们不怕苦、不怕累,在袁伟民的领导下,用高负荷的强度、高标准的训练来应对,和当年解放军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一样,靠的是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2016年中巴比赛时,利用现代技术通过比赛现场快速的数据收集分析,及时找出了对手扣斜线的规律,帮助团队挽回了劣势,这就是科技带来的魅力。爱国需要有精神做指引,更需要有科技、经济的支撑后爱国才会更有分量!
信息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教学,疫情期间我们完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上网课过程中教师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提升,正常恢复教学后,我们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线上教学的经验拓展到常规教学、学校管理、家校共育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数字智慧校园,助力一校三址办学,用科技创新来引领学校发展,引领孩子们成长!
一部电影,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这里面我们看到了爱国、拼搏,还看到了中国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以及里面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将不忘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让孩子们从《夺冠》中学会拼搏,从《夺冠》中学会合作,从《夺冠》中学会创新,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责任编辑/黎俢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