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育在中小学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2021-09-10王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陶冶精神音乐

王艳

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审美教育是提高审美素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恰恰也是培养中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提高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学科的审美教育,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他们就能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从而使他们成为一个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单说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音乐艺术实践产生的音乐艺术形象和优美的旋律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审美、创美的能力。由于它集中了人类审美实践的丰硕成果,所以在美育中占有特殊地位。

音乐艺术能经历千百年的流传而经久不衰,除了人类对其特有的喜爱与重视,更是因为音乐艺术对于人类有重大的教化作用与其他功能,对于人类精神层次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的功能。本文即是针对音乐艺术对于人类发展的功能与意义所作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艺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不同的发展阶段,今天我们单简述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音乐艺术的正式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上古黄帝时期,当时音乐艺术有了最简单的演奏工具与形式,随后经过古时期各朝各代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表演形式与音乐种类方面都有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音乐艺术立足于中国本土的社会环境,经过社会环境的演变,也逐渐分离出来众多的音乐流派与不同门类。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在世界音乐文化相互交融的大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也有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音乐艺术对于个人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个人艺术技能的培养作用。音乐艺术作为艺术技能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个人的发展作用首先体现在其能丰富人的个人的艺术技能,音乐艺术通过对个人长久而深远的影响与熏陶,能够提升个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感知觉能力,甚至能够逐渐培养出人的对于音乐的创造能力,音乐艺术本身作为一项艺术种类的学术技能,其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就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掌握了音乐艺术中的具体知识与内在的方法内涵,相当于又学到了一项新的技能与本领。对于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而言是一项重大改进。

(二)音乐艺术对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感觉上的享受与陶冶,能够对个人情操的培养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音乐教学在艺术范畴中属于美育教育方面,通过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个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发展水平,而且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发展创造力,增强学生创新力的过程,音乐专业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智力发面的开发水平,提升学生的个人情操,使得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良好的提升。

(三)音乐艺术对个人欣赏力的提升作用。另外,在音乐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音乐其自身具有的独特魅力,能夠对学生个人的文化欣赏能力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音乐能够让听者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快、舒坦的心理反应。从而从思想品质上对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进化作用,而且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能够从音乐艺术中获得一种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影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从本质上对学生个人有一个精神的净化过程。

二、音乐艺术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与意义

(一)音乐艺术对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促进作用。音乐艺术同其他艺术种类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范围,在特定的时间音乐艺术的发展也要经受所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的发展也可以称为是对一个特定时期内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缩影,因而音乐艺术的良好发展状态,也就意味着所处时期内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相对比较稳定。

(二)音乐艺术对社会精神层次的陶冶作用。音乐艺术的主要功能与作用表现在它对社会精神层次的整体陶冶作用上,音乐艺术可以算作是一种精神听觉上的享受,而且音乐的影响功能主要表现在对音乐的欣赏聆听过程中,以其特有的感召力能够平复人的繁杂心情,培养人的稳定舒缓情绪,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层次。而且音乐艺术也可以视为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积极产物,其发展势必能够对人类社会精神层次的陶冶有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音乐艺术作为一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在艺术文化领域的伟大创造,可谓是真正的艺术瑰宝。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美丽与特点,征服了千千万万人的感知觉神经,长期以来被人们喜爱并加以传承。音乐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的缘由,一方面来自于其对人的感知觉产生的重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因为其对人类发展的重大功能与意义,能够更高地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陶冶人的精神情操。

具体来说,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音乐课上,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和旋律美,意境美以及所塑造音乐形象的感知、体验活动中,领悟到音乐的表现力,从而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审美体验。所以,经调查发现:那些凡是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学校素质教育一个重要体现。对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来说,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历练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和发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音乐天赋,体验优美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同时,日积月累,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不断提升。

三音乐教育能促进中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学生的发声器官、听觉器官得到良好锻炼和发展,同时,音乐课在消除疲劳、发展个性的同时能促进中小学生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正常开设音乐课程能明显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突出的主体能动性和有别于语数外学科的教学方法,确实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幸福感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但是,有的学校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科学缺失的影响,校园里日常很少能听到优美的歌声,学生的音乐课程形同虚设,何谈美育的落实和学生的审美启蒙教育。所以老师应当树立起以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审美体验放在第一位。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在陶冶他们心灵、培养高尚情操、帮助形成正确审美观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开展好音乐教育,强化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把音乐教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山东省平邑县赛博中学朝阳校区)

猜你喜欢

陶冶精神音乐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不再孤独:爱是我们的舞场我们的朝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音乐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