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提升师德魅力

2021-09-10石晓彤

文学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识高校教师师德

石晓彤

摘要:自古以来,对老师的美誉不绝于耳,教师被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燃烧自己的蜡烛等,而这一切赞美都是师德魅力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对师德魅力又有了不一样的期待,本文将立足一线高校教学与培训经验,试谈高校教师如何从学识、人格与同理心三方面提升师德魅力。

关键字:师德魅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中华民族向来崇尚师德,先后在2013年5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建立师德档案;2015年广东省教育局也在教育现代化的会议中指出要以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强师工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实践中,高校教师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2021年视察清华大学时再次提出高校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 为人的示范,想要在教育领域立德树人,首先要保证教师身体力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拥有良好的师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笔者曾多次参加线上线下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最近一次是参加了“厚植爱国情懷 涵育高尚师德,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专题网络培训,由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全国各地老师借助网络开展三个月的线上学习,聆听了许多当代名家演讲,通过对中华文化与师德养成、专业成长与师德实践、先进典型与榜样感召与政策法规与素养提升等课程的学习,其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北京市日坛中学原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张亚文先生带来的《涵养师德,做幸福教师》的讲座,讲座中张老师结合案例,探讨了如何涵养师德,并探讨成为幸福教师的路径和方法,幸福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张老师提到将提升师德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有机结合,真正的师德魅力是教师由内而外展示出的学识与修养,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是容不得半分弄虚作假的。下面笔者将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谈一下高校教师师德的体现与提升师德魅力的途径。

一、师德的魅力与教师的学识

学高为师,自古以来老师这一职业都是拥有渊博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可以胜任的职业,日常更新学识库并将所学所感与学生分享是不仅是敬业的表现,更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体现。近期,在高校教师中盛行 “崇尚科研,课堂排后”的风气是不合理的。不可否认,高校教师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更有实力从事学术科研工作的,以及在科研工作中可以获得应有的荣誉和奖励,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认真完成教书的本职工作之上再去完成的。一味专注科研,忽视课堂教学工作是万万不可取得。课堂教学在大学中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虽然高校提倡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性思维,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如果缺少教师课堂上的正确指导与耐心讲解,那么学生就像是缺少了帆的船,没有正确的航行方向,学习效率与成果将大大打折扣。所以,高校教师要“两手抓”,既要做好科研,推定社会发展;又要认真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培养优秀人才。

此外,及时更新学识库及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师德魅力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更,学生已逐渐更替为零零后人群,这个时代的孩子从小在多媒体信息裹挟的环境下长大,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高校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日常教学工作,利用便捷的互联网贯穿备课、讲课、课后辅导全过程,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等多样化教学法。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总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零零后学生。掌握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在课堂实践中努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和亲和力,展现师德魅力。充分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将信息与教育统一起来,将教育与计算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出能够有效检索、核对、利用信息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作为学科的重要辅助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拉近了传统知识和现实经验的联系,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贴近学生,更有效率更便捷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弘扬师德魅力。

二、师德的魅力与教师的人格

人格即一个人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而教师的人格会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师德魅力。作为高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都已经初步有独立思想的成年人,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时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老师,尤其需要提高进行情绪管理和自律意识,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课堂穿着得体,仪表大方;课下与学生沟通注意言辞与态度。在教学活动中,面对自身偶尔马虎口误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带而过,而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勇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不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反而会增加师德魅力,给学生树立知错就改的好榜样。除此之外,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诚信、公正与廉洁。“公生明,廉生威”,教师的威信不是在通过“老师”这个称谓树立的,真正让学生信服的应是教师自身廉洁、公正的人格特质。具体表现在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富裕还是贫穷的,调皮还是听话的,成绩好还是成绩差的,都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与爱护,宽容与尊重。

三、师德的魅力与教师的同理心

同理心即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作为教师,要不光从教师角度出发,也应尝试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的切身听课感受和尝试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再用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一些学生上课瞌睡或开小差,教师应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是否是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还是由于学生自身的问题,亦或是天气、硬件设施等其他因素。在笔者教学过程中,曾碰到过一个成绩很好、态度认真却在课上经常瞌睡的女学生,在课下曾把她叫到身边谈话,才了解到原来她是因为每晚大量做四级真题而导致睡眠不足。笔者对她耐心讲述了课堂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便捷渠道,其他的练习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一味做真题而忽略课堂学习。此后,发现她在课堂上越来越有精神和活力了。

作为青年教师,应在党的指导下坚守教育的责任,做有道的好老师,做幸福的奋斗者;将“正德”作为日常行为导向,坚持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将提升师德师能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有机结合,成为一名师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幸福教师。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高校教师还要心怀同理心原则,秉持公正廉洁的原则,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所谓的师德魅力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教师自身矜矜业业每时每刻对教学科研的付出而反射到学生身上的那束光!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参考文献

[1]王明海 杨凤翔. 谈师德建设的灵魂——关爱学生[D].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2010.

[2]单清清. 解读教师的人格美[D].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3]郑永安.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全力构建“三全育人”体系[D]. 中国大学教学, 2018.

本文是广州工商学院人文社科类院级科研课题《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广东民办高校品牌建设途径研究》【KA20200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识高校教师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向探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