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思考 享受数学乐趣

2021-09-10薛洪清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小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小学教育开始将着眼点从学生的成绩提升渐渐转移到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提升上。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都和独立思考能力息息相关。针对目前学生因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逐渐无法适应社会的现象,本文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及四个策略入手,给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借鉴,以期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0-0006-02

引  言

教育体制改革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被大多数教师轻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不足,更喜欢被动接受知识,其思维经常受到局限,从而影响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影响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小学生 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思维模式的受限会影响其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教育界至关重要的话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能决定学生将如何获取知识,还能决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自我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知识,学生则是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直接掌握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具有较高的地位,同时对学生的表现也掌握着第一手资料和评判标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当学习积极性被一个个概念化的公式打击后,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也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需要将自己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不仅要教给学生概念性的知识,还需要设置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使其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最终的答案[1]。

以“三角形”相关的章节为例,学生在这一章节需要学习三角形的基础概念、表达方式、组成及一些基本性质。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实物中存在的三角形,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三角形,根据自己设计出的三角形进行归纳总结,寻找三角形的规律,同时寻找底和高之间的联系,另外还可以延伸到三年级学习的关于面积的计算中,鼓励学生自己去研究三角形,找出三角形的规律。同样地,一些问题可以被设置在情境引导中,如存在两个同样长度的三角形,根据高的变化,面积会相应地发生哪些变化等。这样的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积极展现自我的良好基础,轻松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创造力。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授知识,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积极良好的环境需要教师积极营造,其不仅要帮助学生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还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平等的平臺。独立思考同时也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即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去思考、愿意去思考,甚至是主动去思考问题,在营造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一些方法,如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或者思维导图学习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进行逻辑化的划分,提高学生的思考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问题引导法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注重通过不断提问引导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使其和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这样的解决办法,不仅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还可以营造适合独立思考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更有助于其个人思维体系的建立[2]。

以小学初级阶段需要学习的“几位数之间的乘法”为例,从乘法表里的计算等式不断进行延伸,开始学习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到后面的三位数,其实每一种计算都是根据乘法表得到的。根据这个学习规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同类型的延伸。学生可以将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起点,根据进行运算的数的位数和数需要进行的运算进行不同方向的延伸,通过用知识点填充知识体系的方式,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知识体系的扩充,最终归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路和理解,一方面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和其他同学的沟通。

三、注重专项训练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可先掌握小的知识点,然后进行延伸补充,将基础打好,这对学生未来的知识学习有着正确的指导作用[3]。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专项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专题训练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是为了让学生最后能够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加强专项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以小数学习为例,教师可以把小数的学习作为系统学习的出发点,内容可以从小数的概念介绍、小数的性质,还有更加复杂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等多个方面进行拓展。小数的加、减、乘、除中带有的运算规律,同时也和整数之间的加、减、乘、除有着重要的联系。由于小数点的位置是比较容易搞错的地方,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组小数的乘法,再去掉小数点,观察一组整数的乘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教师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小数计算的不同之处;最后,针对加、减、乘、除,让学生多做练习,再通过练习观察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有意思的计算,并将规律运用到之后的计算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四、家校相互合作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需要学校积极改进教学模式,还需要家庭积极配合,为学生营造适合独立思考的环境。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常常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去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很容易养成依赖的习惯,父母作为孩子学习的陪伴者,需要给孩子提供帮助,但帮助的方式十分重要,家长需要采用引导法,即不是仅仅告诉孩子这个答案是什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慢慢找到答案。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己思考,获得成就感。同时,家长也需要和教师积极沟通,一方面需要向教师反馈自己孩子的情况,另一方面需要与教师交流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家长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以“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课后作业为例,家长作为学生作业的监督者,需要陪孩子完成作业,在孩子提出问题时,可以就实物进行演示,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答案。自己动手、思考,有利于自身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平时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多互动,如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房间或观察一件物品。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收获亲子感情的升温。

结  语

综上所述,拥有思考能力的人是当前社会所需的人才,也是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敢于向世俗陈规挑战,不受限于已知的知识,更愿意去做研究创造。教师作为学生的启蒙者,更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孙杨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9.

王建红.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17):134-135.

任文秀,公为栋.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1(04):9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XB019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薛洪清(1979.1-),女,福建平潭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