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1-09-10王红运

南北桥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王红运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在高中政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它能帮助学生快速分析事件,找到解题思路,形成答题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强化思考的灵活性和敏捷度;教会学生全面看待问题,通过合作讨论丰富看问题的视角;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总结创造性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政治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3.060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政治的学习基本靠背诵,虽然背诵原理是政治学习的基础,但要想真正会解题答题,学生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再从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来解答。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分析、思考事物的能力,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能给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指明一条道路。

如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利益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我国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下改变了曾经“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走向独立自主。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就能知道国家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家利益和世界形势的影响,所以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我国的历史发展、世界格局的巨变脱不了关系。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要有逻辑性、全面性、创造性,在思考影响我国外交政策的因素上,就不能只想到我国的国家性质,还要综合考虑历史因素、世界格局、国家利益等因素,同时还应思考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我国的外交政策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能单纯依靠搜索答案,要思考两者之间的逻辑,同时加强思考训练,让思考变得更快更准。其次,要教会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能片面主观地思考。最后,要结合实际生活,联系当前的国际环境再做分析,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强化思考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来锻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政治知识,教师除了讲解之外,还应启发学生思考,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预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独立思考期间不要让学生交头接耳,相互讨论,因为独立思考需要学生自己的想法,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思维影响,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局限,也不能突破他人的思维框架。所以,在课堂独立思考期间,教师要注意学生的状态,就算有的学生自己在思考时没有头绪、没有办法,也要让他思考一段时间。学生有了自己思考的这个过程,再去听别人的想法才会起到启发的作用,而学生也才真正达到了思考的主要目的。

思维能力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而需要学生长期大量的练习,依靠时间的积累和锻炼,才能建立起思维框架,对认知事物有一套自己的模式。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为学生搭建独立思考的平台。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时,可以先通过类比的方式向学生提问,可以以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之间的关系来举例:同学们认为从整体概念上来说,是有钱人的文化程度更高还是穷人的文化程度更高?很明显,有钱的人能接触更优质的教育,所以上述说法是有合理性的。教师通过最普通的一个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金钱与文化程度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引申到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上,很容易得出经济的发展能促进文化进步的理论,这也是我国大力提倡改革教育制度的原因。教师此时可以提出:经济文化的关系跟我们今天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有什么关系呢?唯物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在探讨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上述的举例就是在结合实际阐述我们的生活中是如何理解唯物论的基本问题的,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简单来说,物质可以理解为金钱,意识可以理解为文化程度,有钱才能读更好的书,接受更好的教育,那就是钱决定了文化程度,经济发展决定了文化进步,换言之,物质决定了意识。这样的提问逻辑就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留白,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训练学生思考的速度。

二、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展开合作探讨

思维是想问题的方式,需要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和探索事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的全局观,将问题一分为二,正面负面都要想到,这是一种意识,只要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详细周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再结合他人的观点补充完善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到一个全面的答案。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师如果抛出一个问题,思维敏捷的学生一般会先回答出来,这个答案可以促进其他困惑的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在讲解下一个步骤时学生也会听得更认真。如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法,要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国家人口太多实行计划生育,但计划生育会造成社会人口老龄化,需要提高社会福利制度,这又要求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很容易破坏环境,环境恶化又会威胁人类的生存,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

三、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观点

政治的学习离不开现实生活,学生答题时还是得结合实际,运用哲学原理或政治知识来理解题目。政治题大都与社会问题相联系,教师在讲述哲学原理时应多采用社会生活事例举例,更易于学生理解。如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当时的农村土地问题决定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法,问这表明了什么哲学原理?教师要启发学生创造性思考,首先理解题目,题目中提到是因为出现了问题所以用方法去解决。教师要让学生能看懂题目是在讲这样的道理,通过多提问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观点。最后将学生理解的题目道理结合课本知识得出上述现象,表明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这样一个原理。

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才能正确学会自主学习政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通过大量练习积累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框架;然后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考虑全面,通过与他人合作探讨,学习别人的思考角度;最后将政治原理结合现实生活,多思考社会现象的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