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利弊分析
2021-09-10林锦梅
林锦梅
摘要:随着德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教育部门对于教师教学有了一个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力行将现代信息电子技术教育作为学生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的这种现象更为广泛普遍化。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生习惯使用数字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应该教会广大学生如何适应使用数字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本文将重点着重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辅助课堂教学问题展开如何更适宜地充分运用数学信息网络技术实施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5-262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普及化和常态化,教育领域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也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单一的纯讲述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核心和要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运而生。由于某些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辅助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小学数学的教学的有效性的提升。
1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弊端
1.1应用上的泛濫化
在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辅助。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的点击鼠标,一直向学生们狂轰乱炸,留给学生们自由思考和讨论的时间非常少,一直跟随着教师的思路,疲于应付。而对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也只是似懂非懂。即使到最后完成课堂练习,但是练习的质量大打折扣。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功能非常强大,所以能够让教师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教材内容转化为课件,短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学习,反而会适得其反,出现另一个严重问题,教学内容过于饱满。
1.2形式上的浮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存在思想误区。只是追求表面形式上的事情效果。没有真正注意到教学的质量和导致很多的课件设计较为花哨。不但画面异彩纷呈,而且音乐纷杂。根本无法实现促进学习的目的。
1.3功能开发商的单一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了新的变革与更新,所具有的功能更为强大。例如模拟工具功、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快速运作功能等。在实践工作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最多的是直观显示功能,像是一些闪烁运动功能,图文色彩处理功能等了,也会在课件教学中得到体现,但是有些功能从未出现过。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功能尚不完善,比较单一,而且应用范围较小。特别是交互和谐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帮助学生和教师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提供交流合作学习机会等方面还有着巨大差距。
2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带给小学数学课堂的不仅仅是弊端,也存在着很多传统教学方式没有的优势。
2.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兴许是拓展眼界和获取知识的主要推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分散注意力。对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比较抵触,传统的文字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所呈现出的教学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面对如此之多的信息呈现形式。会产生出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理,随着教师的讲解,这种好奇心理会转化为认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例如美丽雄伟的建筑、中华传统的剪纸以及漂亮的花边设计等。之后通过计算机将图形的对称,平移以及旋转等变化过程向同学们直观的演示出来,在动态演示中,学生们会不由自主的,从图形变换思考到实际事物,从理论联系到实际,进而感悟图形变换的特点,领略图形的美,感受到几何知识的无穷魅力。
2.2抓住学生目光
观察是一种视觉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观察目标越明确,获得的感知变越清晰。由于小学生心理上不成熟。感知系统比较笼统。对于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没有进行更为细致具体的思考。多媒体可控性。比较强。能够帮助学生们在观察过程中赵清主次。抓住重点内容。学会。带有目的性的观察。另外,这种方式有着强大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概念更为深刻的本质内容,并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线段、射线、直线》一课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些图形,之后让学生们进行理解学习,辨认什么是线段?什么是直线。之后在屏幕上点击线段一侧端点,会发出一条匀速衍生的光线,也就是射线,这种动态演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射线的产生。在学习《角的概念》时,可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在这个亮点上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射线,用作区分,利用多媒体中国的闪烁功能,让这个亮点和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图形进行闪烁,这样学生便可以很快的领会到角是如何产生的。动态演示,化静为动,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清晰正确的概念。
2.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作为载体,有着相当强大的表现能力,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转换,例如虚与实、静与动、大与小等,将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并将整个转化过程细致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能够开阔视野,减少认知过程。利用这种方式,面向学生们展现典型、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经验,突出重点内容,并揭露出事物的本质以及相互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开放思维,培养创新创造能力,进而加快学生处理问题的速度。例如: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将梯形自由转换为平行四边形,并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推算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梯形变换的过程中放到多媒体屏幕上显示,较为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
2.4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开设数学科目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计算机能够给对文字、图形等元素进行控制,基于某些功能模块,让这些元素动起来,让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亲切感。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能够将某个思维发展方向充分展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在这种因材施教、快慢适宜的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具体的思维锻炼,真正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为让学生更好理解圆柱的展开过程,可以使用多媒体屏幕,学生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圆柱的展开全过程,最后会在屏幕上出现两个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分别为圆柱的侧面和底面。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问题:“沿着圆柱高剪开,除了长方形,还会出现什么图形?”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拓展思维,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不能过于依赖,也不应追赶潮流,偏听偏信。而是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方法模式,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实现高效课堂高效教学的目的。对于小学教师而言,更是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启蒙上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实现多样性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留建.让学生“亲自”活动[J].新课程(小学版),2009(3).
[2] 隋菊发.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7).
[3] 吴剑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1)
[4] 康燕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9)
[5] 王 震 谈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策略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年(20)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第一小学 广东 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