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途径与策略

2021-09-10李生良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美的育人

李生良

【摘要】德育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十八大”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们常说:“智商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这话道出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实施德育教育有多种途径,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师把握好德育与教学的结合点,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去吸引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是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避免向社会输送“危险品”,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利用体育心理学原理,结合学生实践,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特殊的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关键词】德育 体育

一、德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不仅要把育人视为体育教学的当然任务,处理好教学与育人的关系,把教学与育人当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努力做到教中有育,育中有教,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通过育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创造性,从而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

二、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结合体育教学,介绍国家体育发运动的历史和为国家体育运动作出贡献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1.我国体育具有悠久的发展史,人民群众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发展体育历史。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激发学生对民族的热情。

2.中国体育近代史过去是一部血泪史,屈辱史。旧中国人民生活困苦,国力不强,曾经蒙受“东亚病夫”之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和经济逐渐强盛,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各项竞技体育运动逐渐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使我国体育运动在国际大赛中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充分利用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由体育大国成为体育强国。

3.利用中国运动健儿在23届夏季奥运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北京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这一历史和事迹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个人的比赛成绩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所以,要有集体的配合、支持和鼓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启发和正确引导,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实践证明,组织纪律性强的班级,学风正,学风活,精神面貌良好, 集体荣誉感也强。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和队友,做到公平竞争。体育教师应对违例、犯规的学生给予警告、罚下场等不同程度的惩戒,以此促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规则、制度的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成长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结合练习,进行体育锻炼意志品质教育。

意志是人为了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几种品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要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考验,又要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具特殊功效,这种教育功能是其它任何学科无法相比的。体育教师还可以列举我们身边的优秀运动员,他们在国际及国内重大比赛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顽强意志品质,创造了辉煌运动成绩的事例来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有具备了这些优良的品格,才会砥砺前行,不断进步。

(四)利用美育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运动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也是一种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它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安排和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把握住美的瞬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流畅之美和动作舒展的凝重之美。尤其是在教授艺术体操,形体操,健美操,舞蹈等内容时,美的表现力更直观,给人以美的体验和享受。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挖掘和揭示美育的内容,将健与美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去认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五)加强安全和公共道德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不仅要通过科学的手段确保学生安全,还要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精神,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学环节,这更有利于安全教学。与此同时, 师生互相配合,爱护公物,精心使用器材,轻拿轻放,养成“仁民爱物”的好品质。

(六)借助课堂评价进行德育渗透

道德准则的形成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评价中潜移默化养成的过程,即内化为个人意识。教师在制订德育评价计划时要做到内容与效果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保证德育内容的落实和德育目标的达成。在班级教学时,可建立个人德育评价机制,师生共同讨论制订德育评价办法和标准,并在学练过程中,通过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在接力跑學习过程中,可以从下面几个观察点进行评价:1.是否主动参与小组讨论,服从大多数组员的顺序安排。 2.在交接棒时是否密切合作,是否能根据团队的需求做出调整;3.是否全力为本小组争取佳绩,努力拼搏。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捕捉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德育渗透时机,做到即时评价及时、合理、有效,切忌不闻不问。

总而言之,育人是师德的核心,身教重于言教。我们体育教师应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和知识水平,作学生的楷模。 在教学中随时随地注意用自身言行去感召和教育学生,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李俊明.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 考试周刊, 2010, 000(037):128-128.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沈那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美的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体育运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呆呆和朵朵(13)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