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遇见好书》为例谈读书类文化节目发展

2021-09-10齐婉竹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

【摘要】读书类文化节目是电视节目形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文化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这类节目的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对于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这类节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以《遇见好书》栏目为例,阐述了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发展策略和未来发展展望,以期为我国读书类文化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鑒。

【关键词】读书类文化节目;电视节目;《遇见好书》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79-02

在当今时代,传统的读书观念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创办了一系列的读书类文化节目,这些电视节目曾经一度有着较高的收视率,也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但这一时间持续较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个广播电视台都更倾向于播出娱乐综艺类节目,读书类文化节目的收视率开始一路下滑,进入了瓶颈期,迫切需要创新发展和提升,因此,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升读书类文化节目发展水平成为电视媒体人需要研究的内容。

一、我国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发展历程

(一)初创期。国内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推出了《读书时间》栏目,该栏目可以说是我国电视媒体界的第一个读书类文化节目。该节目开播后,各省市的电视台开始相继推出自己的读书类文化节目。整体看,这一时期的读书类文化节目侧重于精英文化的传播,其目标是充实学历较高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相对较为深刻和严肃。由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是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这些读书类文化节目有着较高的收视率,节目逐渐趋于活跃。

(二)低迷期。在读书类文化节目蓬勃发展起来以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凸显,这些问题导致一部分读书类文化节目停播,现存的节目也开始走下坡路。国内的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低迷阶段。

(三)转折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国家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消失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读书类文化节目的电视媒体人也在坚守中不断推陈出新,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不断进行优化创新。近年来,一些焕然一新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再次出现,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读书类文化节目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电视读书类节目自身定位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居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表明我国居民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素质仍然有待于提升[1]。为了从多个方面提升公众的阅读量,各大电视媒体也推出了一系列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节目《读书》(原《子午书简》)、北京电视台八套的《悦读会》等节目。但这些节目由于所选的书籍更侧重于学历较高的中青年群体,而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受众更多集中于农村地区的中老年群体,受众大多认为这些读书类文化节目较为难懂而不会选择观看,同时,学历较高的中青年群体又主要依靠网络和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通常也不会选择观看电视上的读书类文化节目,这两种原因共同导致了这些节目的收视率也不尽如人意。由此可见,当前的读书类文化节目出现了定位矛盾和与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这显然会使其发展陷入困境[2]。

(二)新媒体时代给电视读书类节目造成冲击。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由于互联网中的信息接收方式呈现着碎片化、具象化和通俗化的特点,且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因此公众更乐于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3]。相比之下,电视媒体仍属于“作者创作,读者接受”的格局,相对较为封闭,其所具备的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已不再明显,收视率也就随之下滑。从长远角度来看,电视读书类节目能否实现长期发展,取决于这类节目是否能够顺应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4]。

三、读书类文化节目发展策略分析——

以《遇见好书》为例

(一)《遇见好书》节目概述。《遇见好书》于2018年7月29日在广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开播,目前是广西广播电视台中唯一的电视类读书专题节目。节目以一本优质书籍为主要线索,以人物采访的方式,分享书籍的创作经历和书中的精彩篇章等内容。在节目开播初期,主要是采用访谈嘉宾的讲述方式进行,并未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点。在收集观众的意见建议反馈后,《遇见好书》节目于2019年5月正式改版,改版后的节目运用电视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的阅读氛围,更侧重于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改变了以往的说教传播的问题。同时,改版后的节目传播渠道也大为拓宽,不仅在广西卫视上播出,还开通了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账号,并且观众能够通过“广西试听”APP来进行节目的点播。这使得《遇见好书》节目的收视率一路上升,受到多方好评。在广西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的考评中高居榜首,并获得社教专题类节目第一名。

(二)《遇见好书》与《朗读者》的对比。《遇见好书》栏目是基于省级电视台进行播出,而《朗读者》则是基于中央电视台进行播出,因此从受众范围来看,央视的影响力更大。但省级卫视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平台中的优势是不容忽视的[5]。相对于《朗读者》而言,《遇见好书》栏目在访谈和读书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了情景演绎模式,打造更为立体化和形象化的节目,更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在节目推广方面,《遇见好书》在保留自身独特性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鉴了《朗读者》栏目的优点,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节目形式的创新,突破了省级电视台的局限性,更好推进文化传播。

(三)《遇见好书》栏目的传播策略。1.节目视角调整。节目的视角从主持人视角转变为读者视角。通过这种转换,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传递信息,拥有更为真实的体验,也更容易激发情感共鸣。《遇见好书》的整体节目框架也有所创新,改变了以往的主持人主讲的定位,而是由主持人来负责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在整期节目中,主持人的定位更倾向于是充当一个串联的角色。改版后节目串联由主持人视角转变成读者视角,读者的设定由之前的被动的“读后感”采访转变成“问题”的主动探寻。读者与作者间也由之前的“并列关系”变成了“互动关系”。节目中的“读者”已转化为电视观众的延伸,电视观众也从之前的“看戏状态”慢慢进入到“入片状态”。2.改变节目的推进手段。故事形式是观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因此,节目的改革创新中,也将所讲的书籍内容进行了“故事化”的处理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节目内容更加符合观众爱听爱看的审美标准,以故事化片段,链接逻辑推进,浑然天成,引人入胜。人际关系决定节目故事的走向,当重新确定了节目中各角色的关系后,节目的推进也就由之前的片段说明变成故事推进。读者有困惑、有欲望,节目就有前进的“动力”。“故事化”手段可以给观众构建出一个“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打破先前主要依靠声音来传播信息的壁垒,可以依靠场景、画面、镜头语言来让信息的传输更加多元。在画面呈现上也会较之前更加生动,节目节奏也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收视习惯。

四、以《遇见好书》为例展望读书类文化节目的未来发展

(一)坚守文化传播的责任。读书类文化节目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是其他类型节目所无法取代的,也体现着电视媒体对于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遇见好书》栏目则是读书类文化节目中较有代表性的一档栏目,其定位为主流舆论导向和传播先进文化。但从目前来看,由于该栏目主要基于本土媒体,因此热度和广度仍有待于提升。为此,该栏目在宣传方面要进一步扩展,不仅要创新主题内容,还要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部门寻求合作,通过发挥各种社交媒体的优势,来扩大栏目在线上和线下的影响力,以推动全民阅读目标的实现[6]。

(二)碎片式结构的高品质输出。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是社群信息传输的主要特征,读书类文化节目要取得发展,也需要具备这一特征。对此,《遇见好书》栏目在建设中,也参照这一特点,将内容适当划分为若干个板块结构,这些板块结构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有着较高的融合度,围绕着统一的主题线索而进行开展。通过这种碎片化结构,不同类型的观众的需求均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即便是观众错过了开头部分,亦可通过观看后续的独立环节来读懂主题内容。未来,《遇见好书》栏目的建设仍将在节目内容结构上进一步创新,寻求彻底突破读书类文化节目普遍“叫好不叫座”困境的途径。

(三)节目内容多元化。从栏目以往所收到的观众意见建议和反馈来看,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已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来看,虽然《遇见好书》栏目已经在书目选择上相对更为丰富,但仍然稍有不足,尚不能达到满足各种类型受众需求的目标。为此,在未来的栏目建设中,要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配置,注重栏目受众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性别、职业等多维度的考量,使得节目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面貌。进而从不同角度涵盖受众群体,增加大众化视角。这不仅是提高节目收视率和关注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相应文化宣传政策的重要举措。

五、结语

在网络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读书类节目难免存在着曲高和寡的特征。但电视读书类节目在传播主流文化中的作用仍是不可轻视的,这是在当前媒体环境下为受众提供一片净土的关键途径。为此,作为电视媒体,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创造更具有生命力的读书类文化节目,从而不断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利洁.论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读书引导作用——以《朗读者》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19):75-76.

[2]段思佳.不同媒介领域下读书类文化节目比较研究——以《一路书香》和《一千零一夜》为例[J].视听,2020,(04):38-39.

[3]宋阳.读书类文化节目传播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36):25-26.

[4]谢悦.简论读书类文化节目的复兴之路[J].今传媒,2019,27(06):104-105.

[5]陈振兴.《阅读·阅美》:打造读书类文化节目新模式[J].當代电视,2019,(01):30-32.

[6]张荻薇.电视读书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17,(03):15.

作者简介:

齐婉竹,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广西广播电视台,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